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
  • 三个代表
  • 百花范文网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质和途径的创新性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质和途径的创新性探索

    时间:2023-02-27 12:00:08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顾海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问题论述一开始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的新的概述,彰显了“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理论品格和时代精神;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的概述,昭示了对“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学理和哲理的遵循;
    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和理论辉煌的新的概述,彰显了“新的飞跃”成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华彩乐章。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其近180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探寻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同时代性和开放性相伴相行,深透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

    2018年4月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新高度提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实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2]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时代性,就在于直面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就在于探寻解决当今时代课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就在于从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密切结合中写就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恩格斯晚年曾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时代性的高度,提出过《共产党宣言》要面向“新的历史纪元”问题。1893年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撰写的“序言”中,不仅概述了1848年之后近半个世纪《共产党宣言》的传播,而且还激情满怀地希望,《共产党宣言》能在进入新世纪时“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能成为“新的历史纪元”的“宣言”[3]。回眸《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进程,展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这一“新的历史纪元”的发展前程,《共产党宣言》必将焕发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从真理性和时代性关系的思想方法上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共产党宣言》所阐释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正确的,但不能要求《共产党宣言》对一百七十年后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所有具体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特质,最突出的就在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新思想,就是对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内涵的新的深刻阐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理解和把握《共产党宣言》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要义的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质的内在规定性的创新性探索。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一系列科学原理构成,这些原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同其科学精神密不可分。在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两个必须”的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
    二是“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坚持下去。”[5]这“两个必须”,深刻阐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新的哲学世界观创立时,马克思就把哲学世界观当作“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并期望在“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中,“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和“文化的活的灵魂”[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必须”,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以“精神上的精华”和“文化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思想过程和实践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偕相行、与时俱进的根据所在、根源所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化”内涵的阐释中指出:“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的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谛所在,而且还阐明了中国化同时代化相行并进的思想特质。这一思想特质的最为简洁而又最为深刻的表述就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9]

    “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接续探索的重要课题。1956年3—4月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此时毛泽东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问题。“第二次结合”的根本要求就在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立足现实、直面时代,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作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初的回答。

    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国情和世情的新变化和新特征,邓小平提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去世以来一百多年,面对中国和时代发展的巨大变化,“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0]。1998年12月,江泽民在回溯改革开放20年历程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勇于开拓前进”[11]。2008年12月,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胡锦涛提出:“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12]坚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是要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化时代化作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特质油然而生,“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蕴跃然而出。

    “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在根本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时代变化深刻地结合起来,在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运用问题时就提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就是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强调要“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1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始终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变革大势、发展大局和历史大潮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化时代化偕行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历史进程之中。

    “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也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时代观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14]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时代观不仅揭示历史运动的内在规律,而且也不断深化对时代发展本质的认识,形成统揽时代发展规律的“大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对资本主义历史运动和时代发展本质的科学把握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守这种“大历史观”以及在这种“大历史观”基础上生成的“大时代观”。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大历史观”的宽广视野,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时代变迁。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党近百年以来的历史,提出不忘初心、不断前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一“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昭示的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5]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6]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在“大历史观”下对历史与现实关系透视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下对当今时代认识和感悟的必然结果。历史主动推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历史自觉提升了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历史自信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17]的要求,再一次深刻地阐明: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偕同并进、共同发展,生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特质,生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观的创新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正式把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8]可以说,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跃升,根本上就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前提、为根据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产生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意识”的枢纽。党的十九大在首次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提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意识”,产生了新时代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道理”“学理”,也是一种“哲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20]党的十九大以后,统筹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新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对国内外环境形势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进行深刻分析,特别是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接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关键节点,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更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风险和考验。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自我革命问题探索入手,提出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1],强调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意义,实际地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二是“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是“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2]。这“三个确保”是事关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重大课题”的学理和哲理上,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的阐释中,把“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结为一体,升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问题意识”的内涵和“问题导向”的意境。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时代课题发生着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到“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的跃升;
    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到“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的跃升;
    再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跃升。所有这三个方面的变化,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展开的,是“问题意识”也是“问题导向”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问题阐释时所指出的:这是“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23]的“新的飞跃”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4]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的科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理依循和学科要义的深刻凝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集中体现。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一开始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时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25]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决定的回信中,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问题作出深刻阐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联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的观点;
    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26]的观点。中国化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和当今时代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过程,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过程,还是奠定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必然过程和必然要求作出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特质及其实现途径作出一系列创造性探索。

    一是从历史主动向文化主动跃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过程。只有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中,才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才能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27]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历史主动和文化主动的真谛。

    二是从历史自觉向理论自信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是增强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内在根据和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粹,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而成的,是中华民族世代奋进聚合、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8]用广大人民群众耳濡目染的语言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元素,再现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质和理论形态,必将升华中国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必将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新时代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路向。

    三是思想智慧和理论力量并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的传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样,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民惟邦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观点和理念,同样蕴涵着“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2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激扬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最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源泉。

    四是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既要以历史思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脉络,又要以现实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发展路向。要从历史自觉和文化的结合中,深透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气质、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度激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阐释,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作用和意义,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蕴作出多方面的创新性探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首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由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过程和历史史实所证明的科学道理,特别是由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党在严峻复杂的新的奋斗历程的实践中所证明的科学道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面对那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这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阐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0]

    其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在对新时代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探索中,在围绕三个重大课题展开的“十个明确”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得到证实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力量和真理魅力的证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凸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对于凝聚人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团结奋进、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深入阐释。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些显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和学理,成为中国共产党“能”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行动指南,也在“归根到底”意义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的根由。

    再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发展特质和作用探讨的理论成果,而且也是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过程的结晶,深透着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学理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作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31]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共产党人秉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就是要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任何时候也都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归根到底”意义上作出的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32]

    最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深刻地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33]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哲理。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出科学阐释,提出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和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的观点。“六个坚持”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运用和理论创新,是对这一“新的飞跃”同时也是对这一“新的飞跃”中凸显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学理”“哲理”第一次作出的深刻阐释。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中国民政(2022年5期)2023-01-08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30期)2022-12-16——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11-23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7-11-27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特质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