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工作计划
  • 学习计划
  • 自我评价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 > 工作计划 >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0-04-09 20:16:21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
    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
    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配乐《春节序曲》,播放关于春节的各种图片,如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 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
    二、读通句子;
    三、读准节奏。)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表示朗读时要短暂停顿) (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齐声读) (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 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2)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如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喜气洋洋) 6.生看画面,师描述:放完爆竹送走旧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课件出示:春风送暖入屠苏) (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的理解。(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
    喝了酒心里暖洋洋;
    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有了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2)再读诗句,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同学们,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迎着红日,人们喜洋洋地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此时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呢?(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 7.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指名读、齐读。(读出充满希望的感觉) (2)男女分组赛读。

    (3)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三、课堂延伸:交流春联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春联,全班齐读。

    3.教师指导书写课后生字“旧、符”;
    生写,师评价并随机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前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去看看吧。(板书:清明) 2.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课件出示古诗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课件出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的解释,并配相应图片。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课件出示古诗3、4行) (1)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2)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4.思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逝世亲人) 5.自由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6.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诗句—懂诗意—品诗味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诗人王维就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件简介诗人王维。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2.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谁来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课件出示重阳节简介)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读完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过渡: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每逢佳节,作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就更加强烈了。

    (3)让我们带着思念之情来朗读吧!(男女读、小组读) 2.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佩戴着茱萸登高,遗憾的是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3.感受古诗的韵律: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它表现出来。

    课件小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

    四、记忆识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自主识字。

    2.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独”的部首是“犭”,“异”的上半部分是“巳”。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9.古诗三首 元日 春节 热闹欢快 清明 清明节 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思亲、思乡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都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很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不同的诵读方式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交流读完古诗的感受,体会古诗的意境。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