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报告 > 调研报告 > 群众文化调研报告【群众文化论文范文(共15篇)】

    群众文化调研报告【群众文化论文范文(共15篇)】

    时间:2020-04-25 08:11:20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篇一)

    群众文化的价值探索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从文化建设层面来看,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进行多层次、有目的的评价,以文化机构的视角,对现阶段我国的群众文化价值,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群众文化进行价值探索。

    一、群众文化的主导地位价值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社会文化从建筑结构方面看,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政治的直接反映,一个社会在某个时期的主导文化,一定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支配的。而群众基础为上层建筑提供了文化的沃土,长期以来,我国的主导文化就是群众文化。在现阶段的国内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综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之后,在我国产生的社会主义同构心理,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展的结果,从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都是群众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这是支撑现代社会政治大厦的基石,更是将多元化价值观、多民族文化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这个角度来说,群众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在衍生精英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推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无法估量的动力作用,是我国现代文化发展的的基石与源泉。

    二、群众文化衍生精英文化的价值

    在文化层面一直有着群众文化、精英文化的区别。群众文化具有极强的普及能力,而精英文化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性。前者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的公民;
    后者集中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是时代精英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方向。一直以来两种文化层次就有着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给我党的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大方向,他认为,文艺普及的行为与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为主,在指导、推进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工作者们也要向他们学习,从群众生活中,汲取养分。

    对于现代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个理论是基础价值观,是现代文艺工作者仍然要坚持的文艺路线基本点,从群众文化中寻找适合的土壤,将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否则,单凭理论研究,脱离了群众实际、生活实际,得到的研究结果,也带着过分苍白的外形,建立起来的文艺理论也属于海市蜃楼。当前的文化建设中,作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要从群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着手,进行群众文化的拔高、提升,将精英文化根植于群众文化当中,给社会主义现代的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后盾,群众文化是精英文化的基础、源泉,是一切社会主义文化活动的本原归属。

    三、群众文化对文化产业动态调整的导向价值

    一直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都有着两个层面的区分,一是文化事业建设;
    二是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事业因其公益性,提供主体一直是国家政府;
    而文化产业则是市场经济中,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现代化文化产业,重要的前提就是有完善的文化市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文化产业市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市场,是需要依靠群众来消费文化、鉴赏艺术。所以说,群众的文化艺术消费能力,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市场经济环节中,最重要的步骤。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一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这种现象随着国际市场的介入,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升级与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用动态的发展眼光来看待问题,尤其是进行文化艺术的普及教育中,要根据群众文化的具体层次,不断地调节普及方式,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群众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随着国际文化价值观的进入,我国的民俗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地位。从我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就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对于具有独特民俗文化风情的群众文化类型,有着极高的关注程度,虽然在我国学术界,对于民俗文化的定义尚且存在争议,但是对于现代文化机构来说,注重与保护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是当务之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基本要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条款,国务院办公厅于**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明确的范围界定: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在这里,我们理解的文化空间,指的应该是举办文化展览,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这是各级的文化机构,应该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的群众文化,提供的硬件服务基础。

    结语:

    现阶段的文化机构,应当承担起社会文化组织、传播、推广的责任,将国家文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相关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文化产业的推动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建立起与群众文化息息相关的研究体系,为下一阶段的群众文化研究,开拓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祁庆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在于活态传承--由徽州词祭引发的一点思考[j].三峡学院学报,**,(2)。

    [2]聂华林,李莹华。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3]胡守勇。文化建设:人类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j].云南社会科学,**,(1)。

    (篇二)

    摘要:群众文化艺术生活建设与创新 摘要: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的产物。精神文明的发展直接体现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神文化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关键词:群众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艺术生活建设与创新

    摘要: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的产物。精神文明的发展直接体现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神文化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群众文化艺术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细胞单元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色彩之余,也体现出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特点,并立足当下,提出了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发表:期刊《长江丛刊》

    群众文化论文发表联系编辑微信lunwenfz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方向;创新;思路

    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在随之迅速发展。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1当代群众文化艺术的独特属性

    1.1公益性

    当代群众文化艺术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活动场所、设施等均为公益开放。政府制定的群众文化的相关政策有利于鼓励群众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政方面,还是活动政策及场所设施维护建设等方面,都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因此,政府的政策、投入与市场经济运作积极结合起来,公益性就成了群众文化艺术的第一属性。

    1.2群众性

    首先,群众艺术内容通俗易懂。群众文化艺术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其内容一般通俗易懂,具有简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具有教育功能。群众艺术内容上的通俗性有利于拉近艺术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其次,群众基数大。群众文化艺术参与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庞大的基数决定了文化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另外,群众艺术是博众人之长,所以应该注重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养,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第三,形式多种多样。群众文化艺术是形式最为丰富的艺术,广场舞、健美操、书画、体育运动、群众艺术馆、唱戏等都属于群众文化艺术的种类。最后,传导方式更温和。群众文化艺术是群众自发式的艺术形式,其传导方式更温和,一般是潜移默化,润物于无声之中。在群众中传播的时候,用温和的、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疏导宣传。

    2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2.1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与空间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文化意识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应趋向多样化发展模式,不拘泥于一个环境模式,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例如,校园可以作为社会群众艺术文化发展的空间之一。校园里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艺术气氛,校园之间应该注重交流与合作,举办“校园机器人大赛”“足球联赛”等活动;同时,校园文化可以走进社区,与社区文化相结合。有效利用这些空间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可以使群众文化艺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2注重通俗文化发展

    通俗文化,是指内容通俗易懂,接近平凡人生,易于被人民群众接受和吸收的文化艺术形式。通俗文化能更贴近民生,亲切反映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例如,社区内举办关于离退休老人的艺术活动,红歌会、戏曲比赛、老年人舞蹈等都是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通俗文化中往往包含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这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例如,皮影戏、当地戏曲等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元素,将其建设和发展为群众文化项目,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传承了文化技艺。另外,当地文化馆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体育竞赛、人民书画展、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等,这些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

    2.3文化场馆和文化中心建设要紧跟文化发展的步伐

    群众文化氛围的塑造,艺术活动的参与形式,除了人民群众自发参与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场馆和文化中心的建设,对人民群众积极引导,起到培养和教化作用。各个城市通过建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社区和单位通过建设活动室、报告厅、阅览室等,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足够且多样化的空间。同时,在这些活动场馆和活动中心的建设开放过程中,要注重公益性,避免彩色过浓和过于功利化,否则便失去了辅助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2.4引进专业艺术人才

    基层文化艺术者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建设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人才的引进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当地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从而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例如,开设声乐、舞蹈、书法、美术等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面向高校和社会,采用积极的就业政策,引进新人才,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跃因子;不断吸收民间文艺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加强城乡之间、社区之间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人才交流,让文化流动起来;深入开展文化进村、进社区、进军营等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3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性思考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化,都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思想观念方面,在汲取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意识;在活动形式方面,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更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给人以新鲜感;在文化传播方面,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社会模式,用“互联网+文化”的形式,传播群众文化意识,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创新建设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人共同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语

    群众文化艺术,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论从艺术形式、宣导方式、场地建设还是思想传播,都应该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同时,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尝试,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每一个基层文化者应尽的义务。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以群众文化发展为己任,用自己的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郑子儒.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以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3):212.

    [2]…李岩.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8):117.

    [3]…惠晖.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大众文艺(学术版),**(3):26.

    (篇三)

    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其主要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点内容即为文化娱乐。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群众文化对整个的意义非凡,怎样将群众文化建设好、发展好是比较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群众文化概念的了解,分析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制定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群众文化;
    建设与发展

    前言:

    群众文化是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其主要宗旨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这样怎样弥补群众文化的不足已成为群众文化相关建设人非常重视的问题。优秀的群众文化可以为人们带来较为积极的思想,其将文化娱乐活动当成重点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要素。当前社会环境背景下,群众文化有问题与不足,怎样更好地建设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群众文化概述

    文化为人们活动的形式和形式代表的符号。文化主要为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涵盖物质与精神。狭义的文化主要为人文文化,其是社会群众长期发展中累积的人文精神与物质展现。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其有蕴含的深意,群众文化护照要为人们工作除外,参考人们自身开发的,且有社会属性的文化形式,其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与精神需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重点内容即为文化娱乐活动。其可以建立和谐的精神文化,帮助人们友好往来。

    二、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加重视。由此使得群众文化广泛应用推广,同样也受到很多不同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娱乐活动不仅是原来的方式,逐渐丰富与多样化,娱乐活动也是多种多种。传统群众文化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群众文化的建设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国家核心文化数量与比例逐渐降低。我国群众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站的支持,然而由于经济快速进步,使得不同文化站的发展迟缓,使得我国核心文化无法很好的发展。导致此情况主要是由于群众文化建设者数量慢慢缩小,而这一问题的可另一原因即为社会制度的影响;
    ②群众文化服务形式难以与人们精神需要相符。社会逐渐发展进步,人们的精神世界愈加繁琐,负担也逐渐增多,目前的群众文化无法和人们的需要相符合,使得中国群众文化和人类需要不在一个档位上,同时原有的群众文化模式不够丰富,较为枯燥,无法和目前现代生活方法相匹配;
    ③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观念比较守旧。很多群众文化的建设服务人员观念不够先进,更多地局限于传统的文化理念,无法很好地对群众文化加以创新。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及发展策略

    (一)把握机遇,丰富群众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第一,应开展群众文化视野,将西方积极向上的文化汲取来。由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可以保证社会文明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精神。其关键目的体现在宣传爱国精神、团结互助、扬善惩恶等文化与精神。群众文化有自身特有的特点,与人们的精神或需求相符。有针对性的建设不同文化与表演活动方式,结合不同模式与形式如传统京剧、越剧等节目。加强对群中国文化额建设不仅应强化对优秀文化活动的宣传,对活动形式和内容加以创新,提升创作能力,建设与群众利益相匹配的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指向;
    第二,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体思想文化氛围。

    (二)创建优良的文化环境

    建设群众文化,第一应创建较好的文化氛围与活动场所,如文化站、艺术馆等等。应鼓励人们群众积极参与,加强对优秀文化的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审美观,树立优秀文化精神,增加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第二应利用文化活动,参与到社会文化或者不同文化活动中。应积极开展以青少年、学生、妇女等群众为主体的活动,让不同群体的人积极参加到其中,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使得形式更加多种多样。在实施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群众精神能够得到一定的升华与渲染,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使得人们视野开阔,帮助群众和谐相处。

    (三)协调群众文化,突出重难点

    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民的财力、物力有一定的优势,加上其文化环境良好,受教育水平较高,文化场所比较多,如图书馆、油画村、博物馆等等。同时很多不同文化艺术组织演出活动等经常举行,由此能够体现城市群众文化生活形式多姿多彩。然而在比较落后的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比较缺乏,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文化设备不健全,组织能力不足,很多乡村到现在仍旧没有文化站,由此能够体现城乡文化发展的巨大差距。因此应加大的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力度,增加对乡镇文化设施的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四)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升群众文化建设者素质,强化储备队伍的教育与组织不同层次的工作员工学习,培养更多的群众文化建设者,征集更多的群众文化创新爱好人员。构建群众文化发展的长效制度,创新群众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群众文化创作人员作品的品质。加强对基层、落后区域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素养。唯有群众文化建设人员业务能力,让其能够挑起建设大梁。总而言之,应激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热情,营造活跃的气氛,实现群众文化事业大繁荣。

    (五)创新群众文化

    推动群众文化,一定应对文化内容与形式加以创新,将单调的文化活动加以改善。例如部分群众文化活动表现方式比较单调,且次数较少,群众文化站很多已经成为演出组织,群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难以发挥,群众文化不够活泛。因此应增加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的功能,与人民群众和生活想贴近。从群众生活中搜集资源,搜集平凡优秀事迹并加以创作,使得作品更好地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展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如书法比赛、创作大赛等。可以展开草根艺术节,组织游园活动等。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有了新的需求。所以在此背景下,应加强对特色群众文化的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提高群众文化观念,创建大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四)

    社区群众文化发展探究定制服务

    摘要:我国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文化领域的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内容的落实都必须按照积极的方式来完善,不能出现严重的缺失和不足。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社区群众文化发展,对于综合国力的影响、地方和谐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需要努力采取正确的手段来应对。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社区;
    群众;
    文化;
    发展

    现代化的地方建设当中,社区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在社区群众文化发展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能够对未来的工作建设成绩进一步的提升,团结群众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发展社区群众文化后,还可以促使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和谐,降低社会矛盾的发生概率,对于地方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能够做出较为卓越的贡献。

    一、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区群众文化地域发展不均衡,且缺乏创新

    对于社区群众文化而言,其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工作的落实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足,需要采取理性的态度来应对,而后才能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案来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的社区群众文化,不仅缺乏创新,同时在社区群众文化地域发展上,表现为不均衡的现象,这就很容易促使社区群众文化的预期目标无法实现,造成的隐患较多1。首先,社区群众文化地域发展不均衡,导致大家的观点看法,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只能是按照最低标准来实施,大家对于结果十分不满意,以至于在每一次的文化活动参与度上,都开始不断的降低,这就促使工作的建设和拓展,会造成很大的不足2。其次,缺乏创新的情况下,社区群众文化的内容,对大家产生的吸引力不足,而且在具体的文化工作实施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区群众的个体差异,总是按照其他的成功案例照抄照搬,难以获得大众的肯定与支持。

    (二)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人员少、素质低

    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当中,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人员表现为较少的特点,很多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高,这就很难对预期工作的目标积极实现,并且在国家发布相关的工作规划后,并没有积极的去落实,由此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较多。首先,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人员较少,无法形成高水平的工作团队。从东部地区的发展来看,很多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实施,都在通过团队工作模式来完成,依靠个人的努力难以满足较多的诉求,并且在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也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需要做出积极的应对3。其次,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素质上,还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社区群众文化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文化内容,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难以在文化氛围的塑造上取得较好的成效,同时对于相关的先进理念、有效工作方法,都不能充分的掌握,这对于社区群众文化的长久进步,无疑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4。

    二、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原则

    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社区群众文化的工作实施,必须在短期内积极的掌握,在长期工作上不断的提升,这样才能对日后的工作成就更好的巩固。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原则,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的文化建设当中,需要将多方面的信息综合性的掌握5。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按照一蹴而就的模式来完成,一定要对大家的观点、看法、需求等,做出积极的掌握,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或者是通过上门采访的方法来搜集,从而为社区群众文化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第二,在文化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必须坚持按照多元化的模式来落实。现如今的文化发展与既往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在思维上很开放,同时在行为上也做出了较大的转变,我们在文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固步自封的现象,这很容易对社区群众文化造成负面影响。第三,一定要坚持增加社区群众文化的内涵,要让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认知水平。

    三、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文体活动的开展

    社区群众文化发展工作的实施,要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坚持在文体活动上积极的开展。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文体活动的落实有利于团结大家的力量来举办,而且参与度较高,即便是对于文体素质不高的人群,依然可以积极的邀请,促使大家为社区群众文化的发展,共同做出卓越的贡献。建议在文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针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身体锻炼能力,在文体活动的内容上、锻炼强度上积极的把控,拟定较多的文体活动方案,促使大家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身心健康水平上获得良好的提升。第二,在文体活动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坚持按照实际情况来完成。例如,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街道葫田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结合节假日的特点来完成。开展庆元旦、迎新春文体活动,街道与各社区联合开展系列活动动,活动项目有登山活动、精彩文艺演出活动、百家宴、游园活动、猜灯谜、趣味运动会、环城赛跑、迎新春、送春联活动、米线节、“三下乡、四进社区”宣传、读书活动、门球比赛等活动,共开展37场次活动。

    (二)加强社区文化室的免费开放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社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文化室的积极作用做出借鉴。大家在文化的了解、吸收、消化过程中,文化室是比较权威的机构,同时能够对很多人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室的免费开放。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促使大家在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将文化的积淀效果不断的巩固,对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群众文化素养的巩固,都可以做出持续性的贡献。凤凰街道葫田社区文化室对辖区居民免费开放,免费开放项目:图书室、报刊借阅室、娱乐活动室、展览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体育健身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信息共享室、舞蹈培训教室、宣传栏、读报栏等,电子阅览室免费为辖区居民开放,2017年全年共有713人次到电子阅览室查阅。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体育健身室免费为辖区居民开放,2017年全年共有3512人次参加体育活动。阅览室免费为辖区居民开放,2017年全年共有1525人次到阅览室阅览报刊、杂志。葫田社区为丰富文化活动,每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聘请专业老师为居民免费开展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长期班),有合唱、交谊舞、太极拳、花灯歌舞、柔力球、民间歌舞活动,2017年共开展各种文化活动225次。从这一点来看,文化室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对于社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而言,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没有出现反复发生的现象。

    (三)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随着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不断进步,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还应该坚持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上做出较多的努力。首先,该类型活动的实施,能够让大家共同开展身体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对于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指数做出更好的提升,促进大家的日常交流和沟通,从而对于生活矛盾、工作矛盾的消除,能够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其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促使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让大家在文化的认可程度上不断提升,对于自身的不足积极的弥补,从团队角度出发,从全局角度出发,更好的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例如,为丰富居民文体活动,增强居民体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繁荣文体事业,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2017年凤凰街道葫田社区组织、举办趣味性运动会、环城赛跑、登山比赛、蓝球比赛、门球比赛、柔力球比赛、太极拳比赛、广场舞比赛等体育活动,共32次活动,取得了良好反响。

    四、总结

    本文对社区群众文化发展进行讨论,现阶段的发展手段执行,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日后的很多内容落实,都能够按照积极的模式来应对。值得注意的是,社区群众文化发展,要坚持循序渐进,对于自身的特色积极的巩固。

    (篇五)

    浅谈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摘 要: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今天,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让人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笔者认为要坚持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原则,从思想、资金、能力、方法、制度五方面来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贯彻落实,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群众文化;
    基层;
    精神文明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今天,能否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享受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思想重视,把握科学的群众文化路线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受经济思潮和政绩工作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文化工作者都热衷于搞经济发展,轻文化活动,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做好做强基层文化工作,领导和文化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以群众文化工作为基点,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出“为人民服务”的惠民文化;
    以群众文化工作为契机,提升基层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资金支持,夯实群众文化的发展基石

    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时常因为“无米之炊”导致各种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搁浅。所以,必须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相关部门要把群众文化工作的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项目中,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基层文化工作倾斜,并适度增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有效解决基层文化馆(站)的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单一等落后局面,夯实群众文化的发展基石。

    三、能力培养,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发展关键在于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所以,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就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定期组织工作者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充实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方法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过去,群众文化工作意味着办几场歌舞活动、看几场电影等等,形式主义尤为严重,除了能给群众的平常生活调了点“味精”,并不能影响到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别说过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开拓进取、积极创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建具有基层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发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对于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抓住群众怀旧的内心情结,开办节日文化活动,如春节的热火喧天大秧歌、元宵节的灯展猜谜、清明的踏青祭祖、端午的龙舟竞赛、重阳的孝亲敬长等,不仅让人们过上有意义的节日,而且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人们的爱祖国、爱家乡的凝聚力。

    发展固地常态文化。可以利用基层的固定地方诸如广场、活动中心、公园等开阔场所发展如广场舞、健身操、太极剑、篮球、乒乓球等持久性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脱离低俗文化生活,过上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

    发展内涵式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陶冶群众的高雅情操,提升人民的审美情趣,感受“祖国的美丽”“家乡的美景”。要多在基层开展书画展、生活健康讲座、图书阅读等高品位内涵文化活动,让人们享受高雅,感受时代新变化,享受改革开放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果。

    发展健康网络文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脑与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网络比如网站、博客、微信、免费手机短信等向人们传播当地乃至我国的文化信息,让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来了解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发展,增强爱国之心,甚至为国解忧。

    五、制度保障,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随着文化多元化和文化领域的拓宽,盗版书刊、虚假广告、低俗娱乐等“垃圾”文化正向基层各个领域渗透,严重污染着纯朴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对青少年的毒害更是触目惊心。要清除这些“垃圾”文化,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文化部门必须联合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部门形成合力,制定相应的文化制度,对低俗文化严肃打击,为健康文化的发展创造成长的空间。同时,文化工作者也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高雅的文化向低俗文化宣战,用积极地思想引导群众,用健康的文化影响人们,让人们的思想田地上遍开健康的“文化之花”。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服务性的公益性工作,要深深地植根于“群众”的沃土中才能生根发芽乃至茁壮成长。我们要挖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评价者,才能繁荣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百姓在自己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奏响新时代基层文化的主旋律。

    参考文选:

    [1]郭晖.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今日中国论坛,**(12).

    [2]刘瑞平.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群文天地,**(12).

    (篇六)

    浅析新型社区群众文化研究

    一、新型社区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

    在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一项较为新兴的事业。社区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群众热情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亟待满足。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社区生活逐渐表现出居民的渴望参加参与、自发组织,举办各种集体娱乐活动,社区生活如火如荼。

    1.2文体设施逐步发展

    如今很多社区都已经开始了构建文体设施的进程,很多地区发展迅速,在市委政府、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很多地方修建了惠民工程,给居民构建文化和体育场所,进行娱乐与健身活动。配套的各种固定的娱乐设施与提供相应的文化资源,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大大得到了提高,给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有了根据地,更加的方便和完善。

    1.3社区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

    迅速发展的社区文化队伍,很多都是从以前为零逐渐发展而来,并且发展出来的业务精英、文体骨干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时代的文化娱乐队伍,正是拥有了社区进行扶持和组织,文体队伍才会有了由单独发展向快速聚集发展。很多地方设置了社区文化专业干部的职能岗位,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进行服务,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制度与人才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1.4文化活动形式特色化

    各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自我的特点。由于地域文化差别,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

    很多地方的文化活动都有自身的特色。但很大部分都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保持着非常传统的文化形式。这需要社区文化组织,对本组织内的活动进行丰富,通过各种宣传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新型社区概念及目前发展状况

    2.1新型社区的定义

    新型社区主要是指那些在经过规模调整之后形成的居民委员会辖区,这些社区经过了相关体制改革,更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符合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地域特征为划分依据,使的居民之间的感情纽带更加牢固,形成了一个个居民素质较高、居民生活和谐、秩序井然、长治久安的新型社区。

    2.2社区文化定义

    社区文化是指经过社区居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长期时间内发展而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精神财富中精神文化占主导地位。社区文化不但是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意识,更是一种群体的精神面貌。

    三、新型合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型社区文化建设都是国家明确要求着重强调的人民文化娱乐事业的重点,地方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树立榜样、宣传指导等富有成果的举措。很多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人文和谐的社区文化,不断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以及集体的荣辱观念,使得社区建设日益进步。每个社区与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的成功,都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上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文化建设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文化建设依赖性过强、精神文化建设不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情绪、新型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寻找方法去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四、如何加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

    4.1加强多方面沟通与协作

    在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应当尽可能的去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在加强社区集体资金物质保障的前提下,社区文化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文化事业才能有所提高,这就需要团结集体的力量。

    4.2提高社区精神文化水平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多地区都实施了有利于居民社区文化发展的政策,比如在进行与地域相结合的民俗文化品牌,各种旅游文化产业的加速,广场庆典活动等文化活动,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社区群众的文化传播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4.3构建文化产业品牌

    在新时代下的新型社区,发展的道路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要抓住特殊性这一优势,推陈出新,打造自身的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形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成自己的文化产业链条,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业链。

    五、结束语

    在打造新型社区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仍有很多路要走,在我国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加快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牢牢跟着党制定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走,为我国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篇七)

    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以现阶段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特点,分析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关键词:基层;
    群众文化;
    工作;
    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群众文化将达到知识需求和精神生活为发展目标,依据文艺娱乐形式作为展现自我的基础。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群众文化存在于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促使群众文化生活也受到了改变。本文主要研究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案。

    一、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在颁布了相关政策方案之后,注重推广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并且组织进行多样化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构建农村文化市场,以此优化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为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奠定基础。现阶段,我国正位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中,群众文化也面临着改革开放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由此可见,群众文化的改革,一定要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限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引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效建设,推广更为丰富的文化事业,这也是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要求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对人类岗位之外的自主创新、参与以及娱乐的社会性活动,有组织并且有方案的实施设计和辅助的一项工作,而这一意义也影响了群众文化的特点,其中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基础性。其主要是指群众文化应该是面向大众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工作在商店、街道、车间、乡村等场所,这就需要群众文化要向这些机构展开工作。第二,针对性。因为人民群众的性格、性别、文化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需要保障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具备针对性。第三,细微性。其主要是群众文化要无所不知、不可或缺、不可懈怠的[1]。群众文化自身的公益性也要求基础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党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传递和推广现代化文化的相关要求,注重将社会效益放在重点,以此有效整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文化事业是我国现代文化建设和推广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代表了大众群体自身的基础效益。群众文化在宣传党与国家方案,提升党、政府以及人民政府之间的关联,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健康的生活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和思想观念等工作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依据实施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自主参与其中,在丰富艺术的熏陶下,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案分析

    (一)构建服务观念

    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为政府主导、为社会、公众提供供给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这一特点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正确解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结合政府的规定,深入推广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全面了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从而为推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2]。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特点,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构建“服务”的观念。实施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也就是指为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工作,需要确保群众享受文化的基础权益,从而将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看作是首要工作。只有构建服务的观念,才能更好推广和落实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从而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服务。

    (二)注重构建基础群众文化团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群众工作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大,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目标面向全社会这一特点,促使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规定更加严格。由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群文团队的构建。要掌控优质的组织建设,选择好的领导班子。同时,也要深入学习党和政府提出的观念和政策,提升群文工作人员建设现代化基础群众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小康社会中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所需的文化工作人员。在实际培育中,结合进修、教学等形式,不断提升现阶段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设计吸引人才、平稳团队的政策,为群文工作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要深入改革群文事业单位,全面调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3]。

    (三)构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

    基础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群众基础的普遍性实施的,不会受到区域、民族、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是群众个体的资源、节约、业余的自主行为,不存在约束性,更为活跃。现阶段,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农家书屋等逐渐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发展中,且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落实。尤其是全民健身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逐渐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奠定了有效的基础。人们健身活动观念的不断优化,提升了全民自主参与的概率和数量,更为广场、校园等基础群众文化发展的载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生产活动中累积下来的千年民间文化经历了各种打磨和传递。青山绿水可入画、小桥流水能入诗、心中情慷可为歌,劳作场景能为舞。基础群众文化素材是多样化的,并且促使基础群众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现阶段,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歌舞以外,琴棋书画、雕塑等多样化的基础群众文化展现形式也在逐渐涌现。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促使很多兴趣相同、各个区域、不同年龄的人聚集到一起进行活动,其中蕴含的欢乐和文化是无法用语言可以形容的,这种活动可以吸引大众更为积极的参与其中。为了优化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节目、敲定细节,很多时候有人们不分黑天白天,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昂,尤其是以老年文化活动为主[4]。基础群众文化发展到现阶段,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优化和增加,基础群众文化提升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质量的提升。为了优化基层基础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含义,增加参与活动的数量,很多基础群众文化除了进行自身成员之间的沟通以外,还与其他群众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形式,不但可以引导彼此发展和优化,还可以彼此配合,共同创造新的基础群众文化活动。

    (四)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提升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群众文化只有具备现代化特色,才能获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具备浓厚的乡土气息,才能获取基层的支持,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中实际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掌控时代的需求。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只展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观念、引导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工作上,更多展现在满足群众理想需求、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形式以及陶冶情操等方面。现阶段,群众文化需要以两方面构建文明,以广大群众为服务目标,全面依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第二,注重变化的创新,展现出文化特色,依据群众喜爱的形式,本着尊重、指导、充裕、发展的精神,创造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并在其中融入民族特色[5]。

    (五)明确文化管理体制,引导群众文化有效发展

    丰富的群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有效展现。各个区域政府、文化站等要想落实有效的职能作用,需要明确文化管理体制,自主引导群众文化发展。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第一,需要构建创新文化事业发展观念。受到现代化发展观念的影响,各个县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优化文化市场系统和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发展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将群众文化建设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建设中,结合到财政支出预算中。第二,需要构建优质的群众性文化资金投入机制。提升政府财政投资,每一年都要为财政预算设计专项资金,从而为群众活动的经费提供支持。政府也要提出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或者是捐助群众性文化基础设备的建设工作。另外,基础文化站也要深入分析、不断发掘文化经营服务项目,从而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促使文化单位有效发展。第三,提升城乡文化活动设备的建设。政府需要将这一项目融入到城乡整体规划中的公益性文化设备建设工作中,在选择地址、明确项目、投资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第四,改革创新,深入分析群众文化发展的新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化发展形式繁荣群众文化的新方向,注重公益性和现代化的特点,有效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从而达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目前群众文化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观念要高于群众文化建设,支持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从而确保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在行动中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深入发掘群众文化的建设方向,因为每一个区域的群众文化建设方向是存在差异性的。群众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政府从理念、行动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整合研究,从而为提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童潇.对做好共青团基层工作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一个社会学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03:5-8.

    [2]殷庆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视野,**,04:51-53.

    [3]齐淑伟.关于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考[j].奋斗,**,12:54-55.

    [4]刘莹.浅谈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内蒙古艺术,**,01:80-82.

    [5]彭启文.做好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大众文艺,**,09:20-21.

    [6]王艳清.做好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05:172

    (篇八)

    微信时代“群众文化工作核心”的群众文化建设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微信逐渐融入到了寻常百姓生活中,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和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只有充分的把握群众文化工作核心,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方向,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从群众文化工作的核心出发,探讨了文化馆应用微信平台的必要性,分析了微信时代群众文化的建设方法,为文化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群众文化;微信;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种多样。微博和微信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提高了人们互动交流的愿望,微信等新一代媒体工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时期、新条件下,如何利用微信的功能和影响力。拓宽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是当前促进群众文化工作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方面。

    一、群众文化工作核心的概述

    群众文化工作是国家公益性质的社会文化工作,是社会文化中引领思想风向和舆论导向的重要方式,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群众文化工作的核心就是“群众化”。群众文化的根本是群众,群众是促进群众文化开展并普及的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是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通过群众的参与和活动来实现。群众文化工作要充分体现出群众的意愿,以群众为主导,其传播和普及都是为广大群众所服务。

    通过群众文化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群众的心中,促进了是文化价值观传播。群众是群众文化的核心,也是群众文化的运作基础,脱离了群众的文化工作就像离开土壤的花朵,只有去依据群众的需求、群众的文化生活状态才能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利用微信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式

    1.平台搜索服务的建设。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平台功能,建立完善其网站建设,对文化馆的公开文件、相关政策法规、审批公告、办事指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微信用户只需要点击相关知识内容就能方便的对文化馆的项目进行查询和了解,获取文化知识,了解文化资讯。群众文化活动的优惠政策、文化活动的组织制度、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求等群众都能在平台上搜索到,有助于拉进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增强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增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

    2.消息推送设置。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群众性,要基于群众的意愿,实现群众的文化需求。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组织活动和文化宣传活动,及时向微信用户发送文化发展的资讯动态,对文化活动的后续发展和跟进信息进行实时推送,保证了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和持续化。文化馆针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消息推送实现了活动信息的普及率和知晓率,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文化馆推出的文化福利,例如周周有约广场文化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文化下乡的行程路线,广场舞的培训课程等,促进文化活动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加强了政府部门对群众文化的服务意识,更好的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活动。

    三、基于“群众文化工作核心”的群众文化微信平台发展建议

    1.及时更新信息,畅通信息渠道。在信息时代中,信息的时效性至关重要。群众文化信息发布的不及时、不清楚会导致信息平台用户的关注度下降。对近期相关的新闻事件、活动情况积极的,以最简洁、清晰的语言发布,对进行中的活动,随时更近活动信息,引导人们的关注,将信息透明公开,保证信息平台的权威地位。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信息量不受限制,可在推送信息时附加关于“教育”、“社保”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信息,对本地和社会热点新闻进行突出推送,以新闻的传播优势增加粉丝的关注度。

    2.发布话题,引起讨论。对于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公民道德问题发布话题鼓励人们讨论,例如某县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现代越剧《德清嫂》,在政府舆论的引导下,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道德、亲情孝道等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了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也提高了微信平台的知名度。

    3.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微信推送内容也是增强关注度的重点。在第一级标题界面,注重标题的简洁度和吸引力,注重图片对新闻的解读,图片是微信内容的标配。第二级界面的内容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等多种形式组合应用。在第三级界面中是超链接的视频、音频、动画、图片和网页等内容,通过超链接的方式,方便了用户根据喜好、流量等进行自主选择是否阅读,也增加了信息的数量,丰富了信息的内容。

    4.积极参与微信活动。切实以“群众”为核心的微信平台建设,需要更多的人们关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吸引关注的方法除了以上的内容外,还要积极参与微信互动,通过参与活动及转发的连环效应来提升微信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陈志文.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1(20).

    [2]谷志民.新形势下有效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分析[j].东方文化周刊,**(08).

    [3]安宏杰.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14).

    (篇九)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社区是群众生活的重要区域,对于群众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社区群众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美丽家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群众;
    文化;
    建设;
    作用;
    对策

    社区文化能够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章立足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与各位同仁进行沟通交流。

    一、社区群众文化的主要特点

    在社会公众文化中,社区群众文化是最基层的内容,它主要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群众为主体,能够代表社区精神文化的物质状态。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区域性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社区群众文化以社区为主要区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从社区来看,是居民共同生活的地方,社区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一定的联系,他们在生活、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相互影响。如以商人为主的社区,其商业化比较浓厚;
    如以教师、公务员等为主体的社区,则比较注重政治、时事等。

    (二)群众性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群众文化具有群众性。社区群众文化是居民在社区中仪器经营形成的,这些文化与群众的喜好、身份、文化程度、职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社区群众文化具有明显的群众性,是多个个体的文化共同存在形式,很容易获得群众的认同。

    (三)实用性

    社区群众文化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发挥思想教化作用,对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活风俗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多元性

    在社区中,由于每个家庭、每个居民的来源、背景、身份、职业都不尽相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故而因此而形成的社区群众文化也是多元的[1]。

    二、社区群众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有利于满足群众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通过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重要的文化基地,社区文化能够让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进行唱歌、跳舞、健身、娱乐等活动,为人们休闲健体提供重要的载体,最大可能滴满足群众对社区文化的需求。通过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使社区群众的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让群众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

    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居民都参与其中,通过互动交流,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增加友谊,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对于不同地方的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将使居民的沟通、交流、互动、了解更加到位,使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友善及和谐。通过社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关系更加和谐,促使社区居民遵纪守法、积极向上。

    (三)有利于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单位,是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元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确保社会更加稳定、团结与和谐。、通过弘扬先进文化,能够有效弘扬正能量,使群众的正气得到弘扬,心灵得到净化,见识得到增长,素质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可以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与和谐[2]。

    三、对策与建议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要改变当前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多渠道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模式。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与盘活社区资源。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确保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二是采取社会市场化运作。要充分整合社会市场资金,将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等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的注入。三是注重整合资源。将社区中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坚持个人、单位、社会市场三结合,以弥补社区群众文化资源的不足。在社区规划建设和改造提质时,就要将社区群众文化考虑进去,建好社区公共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空余场所开展文化活动,可以充分整合社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方面的资源,实行社区文化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等活动,譬如社区内的学校操场,可以在放学后及节假日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广场,学校图书馆,可以作为社区阅读的重要场所。企业的健身场所可以对社区居民开放,从而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

    (二)加强学习培训工作,提高群众素质

    在建设社区文化过程中,需要依靠强大的队伍支持。一是严格选用优秀社区文化工作者。将热爱社区文化,专业素质过硬,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才吸引到社区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中来,从源头上确保队伍素质。同时,可以整合社区内文化工作的人才资源,将学校、文化单位、退休人员、学生、医生等队伍中的文化爱好者吸纳到社区文化工作队伍中来,二是切实管好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者。为提高社区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狠抓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特别应注重培训结果的运用,将培训结果与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者待遇、薪资福利相结合,提高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经济待遇。

    (三)抓住文化亮点,彰显文化品牌

    一是全面摸底,找准亮点特色。作为社区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对社区文化的调查了解,切实摸清实际情况,深入发掘出亮点资源,着力彰显社区文化特色。要与社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等为亮点,切实做到底子清、任务明,为塑造文化品牌铺好路、奠好基。二是在社区内容方面,应尽可能地确保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中确保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是紧密结合社区民众的实际,例如在年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针对性的对活动的内容进明确。所以社区活动内容较多比如聘请或邀请各行业专家、学者为社区作讲座或者报告,增加艺术鉴赏活动内容等,创办社区网络论坛或博客,为社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增加活动的时尚感,尽量满足不同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

    三是尽可能地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所有的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对象,参与对象都是社区居民。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居民的文化活动要求,让居民人人都有互动,人人都有最爱,为整个社区营造起一种和谐繁荣的现代化文明社区,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四)着力凝聚人心,弘扬社区精神

    社区这个群体看似松散,其实是一个小社会。居民生活在这样一个群体里,要想和谐相处,只能靠社区文化凝聚人心,因此必须培育共同的社区精神。所谓社区精神,就是社区在长期发展建设中通过倡导而逐步形成的、并为辖区内大部分民众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的群体精神。培育社区精神,可以凝聚社区人心,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3]。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公众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群众文化具有区域性、群众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满足群众的需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有利于社会大局的稳定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学习培训工作,提高社区群众文化素质,着力凝聚人心,弘扬社区精神。(作者单位:包头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赵晓丽.社区文化建设之我见[j].大众文艺,**,13:12-13.

    [2]胡克培.社区文化建设之我见[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s1:11-14.

    [3]周娅.新时期的社区文化建设之我见[j].大舞台,**,02:114-115.

    (篇十)

    基层群众生活之群众文化

    一、夯实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唯有夯实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才能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文明向上、健康有趣的公共文化产品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服务,从而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1.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强化基层政府的文化责任。第一,乡镇、街道要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把文化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二,建立基层文化建设年度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文化建设经费应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而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应高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文化馆、图书馆、公共报刊等公益性文化场所的日常工作给予必需的经费保障,逐渐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进入为辅的基层文化建设经费来源新格局。第三,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要把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列入创建先进、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将文化发展情况和文化服务基层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第四,通过政府购买、基层群众捐赠、部门互建、资源分享等诸多方式,为各种文化场馆制作活动版面、制度牌子,购置音响器材、服装、图书等必要的活动设施。2.基层文化设施配备要“质”、“量”兼得。第一,选购基层文化设备,不能“贵”字当先,要普及为主。基层群众性文化产品的选配,不能一味盯着高端文化产品,更应该注重增加低端文化设施的数量。量变才能实现质变,积跬步方可至千里。提高基层群众性文化生活的质量,依赖于更多基础性文化产品的普及和使用。笔者以为,基层文化设施的选配要“用”字当头,统筹兼顾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对预算资金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刀刃上。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走“低端化”,力求花最少的钱选购更多货真价实的文化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黄金平衡点”,力求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从中受益,找到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到文化设施带来的生活乐趣。第二,配备基层群众文化设施,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好高骛远”,要俯下身子走基层群众路线,坚持普惠性、基础性的原则,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让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如此,才会赢得基层群众的点赞。

    二、强化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与利用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基层文化大院、书屋、体育馆等文化设施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并且开放时间随意性较大,图书管理和使用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公共文化资源。为此,必须完善管理,切实提高基层群众对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1.管好用好基础性文化设施。第一,对图书室等管理人员实行招聘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保证管理员按时上下班,为基层群众服务好。第二,可以通过号召基层群众捐书捐物等方式,实现文化设施的“开源节流”,并确定专人负责文化场馆的管理,保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正常开展。第三,坚持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大院这一平台,开办公民道德讲坛、法律讲堂、种植技术培训等,促进文化大院文明健康地开展活动。2.着力实施基层群众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第一,社区、乡村之间应摒弃“重保存、轻利用”的思路,增强文化资源利用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和利用的监管。第二,注重培养基层网络技术人员,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从而使网络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和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施,夯实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基础。第三,基层政府和相关领导应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弄清为基层群众送什么,由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提供图书、光盘、网络、数字电视等支持,通过县、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传输信息,扩大传播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实惠,求实效。3.鼓励基层群众自主发展文化产业。第一,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帮助基层群众整合小品、歌舞、秧歌等传统文化节目,在重大节日、广场文化活动中组织文艺团体演出,展现基层群众的文化艺术风采,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第二,制定出台有利于基层群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鼓励企业家与基层群众“联姻”,在社区、村队筹资兴办文化产业,要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对于基层群众性的业余文化组织,要引导和鼓励基层群众进行产业化的运作和经营,以弥补文化建设资金的缺口。

    三、规范基层新兴文化娱乐方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和进步,广场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广场舞、竞走为代表的健身方式已走进乡村和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今的广场舞已活跃在公共文化广场,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广场文化活动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今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认可和接受。广场舞展现出一种文化的素养和艺术的涵养,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地区都是普及的一种舞蹈,为更好地普及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广场舞噪音扰民、挤占机动车道等引发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领地之争的矛盾日益凸显,亟须规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广场文化的发展。1.及时开辟建设相应的广场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标准宽广的文化广场是繁荣广场舞蹈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基层群众健身休闲的现实路径。第一,建设文化广场要突出“集约、方便、宽阔、优美”的原则,要把文化广场的设计、建设纳入城市、乡村规划,这是城市、乡村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广场文化导向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打牢广场文化基础性设施、设备建设,为基层群众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确保文化广场具有娱乐休闲功能,能够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娱乐空间和环境,要尽情展现和释放地区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与发展。2.加大对广场舞的引导宣传。各级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应正确倡导宣传广场舞,促进广场文化规范健康地发展。广场舞是文化艺术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作用必不可少的中介和有效的途径。通过广场舞的传播,文化艺术才能逐步深入广大基层群众之心,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才能得以存留、乃至创新和发展。要想繁荣和发展广场舞蹈,进行高效的宣传与传播异常关键。媒体要向基层群众大力宣传普及开展广场舞活动的规范与社会公德,从而使广场舞能够正确引领基层群众休闲健身。3.广场舞要突出地域特色。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固定习俗和文化符号,体现到广场舞蹈上,就表现为迥异不同的舞蹈风格。在我国各地广泛兴起、流传的广场舞蹈,都有其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质,都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风俗特征,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事实上,广场舞蹈只有体现地域特色,才能有更广阔的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各地在挖掘、梳理传统广场舞时,一定要深入基层群众,充分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人文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时尚的加工与提炼,让当地基层群众广为认同,展现自身特色,拓展发展前景,在发挥健身娱乐功能的同时,也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

    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热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长期缺岗或少人,特别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为此,亟须完善基层文化人才保障机制,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制订并实施文化人才发展规划。要重用现有人才,招纳急需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第一,切实打破人才流通不畅的壁垒,对专业的文化工作人才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待遇。第二,建立基层文化人才选拔、招聘、培养、管理、使用年度工作报告制度,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三,要制订详实可行的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注重基层文化人才对口培养力度。采取支持职工参加自学、函授、讲座、集训、考察、挂职锻炼等多元化的培训培养方式,大力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学有专长、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年轻专业型文化人才,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输送到高校和国家、省、市文化单位进修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条件许可的单位也可选送出国培训。2.大力培养基层文化能人名人。第一,要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基层群众身边的“草根”文化能人名人,让其在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中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不仅能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激活基层群众自办文化的能动性,推动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第二,积极开展农村民间文艺活动,促进乡土艺术家脱颖而出,让他们在民间“红火”起来。积极选拔基层文化骨干、民间艺人,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传承民俗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设立基层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充分调动和释放基层文化人才的创造潜力。第三,基层文化单位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的文化人才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民族文化传承人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地位上的尊重,生活上的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挑起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大梁”。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做后盾。为此,要立足基层,大力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人民基层群众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基层群众尽享文化发展的辉煌成果,才能让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篇十一)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源于活动的自身特色和方式创新,突破保守与陈旧观念的局限性,展示创新意识和拓展性,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课题。而媒体作为宣传的载体和平台,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网络、信息时代,媒体借助现代技术得到了平台的拓展与变革,博客、微博、微信、qq、播客、微视、手机短信等新兴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新媒体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准确地把握新媒体的含义与特征,探寻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借助于新媒体,不断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和魅力,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新型媒体。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现阶段,更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特征是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数字化新媒体迎合了人们碎片休闲娱乐时间的需求,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因此,数字化新媒体一出现就吸引了各个年龄段、不同阶层群众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时间,对于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造成了冲击,使得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慢慢减退。

    2、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

    客观的评价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从群众文化工作的角度看,正确对待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利与弊,因势利导,是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

    2.1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挑战。新媒体的特点是交互性与即时性,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对于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媒体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快捷多样,这使得广大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受挫;
    新媒体在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上更具个性化,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这是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所远远不及的;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群体的积极性,能够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自我满足感,而这也是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有所不及之处。

    2.2新媒体给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机遇。事物往往都具有双面性,挑战往往也蕴藏着机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同样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更新了群众文化传播的模式,给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变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体在传播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本身也必将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一部分。新媒体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突破了空间与时间限制,可以在更广阔平台上施展。

    3、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

    现阶段,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我们很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没有从思想意识上进行突破与改变,还在一味的因循守旧,抱着固有的传统观念不放,在新生事物与旧有观念的矛盾冲突中节节败退或是固步自封,使得群众文化工作陷入了被动、不利的境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源于活动的自身特色和方式创新,只有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不断焕发出活力;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群众文化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1创新思维。无论何种工作的开展,思想观念决定着成效。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也代表着先进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思想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创新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工作方式方法的先进性,才能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保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需要创新思想。保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是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在当前环境中,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足不出户,人们便可享受到交流的乐趣,这对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互联网与移动网也有着先天的弊端,新媒体并非完美无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是发展的必然,而这需要的恰恰是一种思想的创新。只有在思想上创新,才能使眼界得到提高,才能使思想得到转变,才能在危机中看到希望,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2创新方法。新媒体只是一种工具,它并没有专属的标签。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来创新工作方法,是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的有效手段。3.2.1借助新媒体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途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宣传,对于群众文化活动来说,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要加强传统途径的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来开展活动的宣传工作,无疑是更加有效的途径。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途径,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较大的范围内获得较强的宣传效果。3.2.2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数字化新媒体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增强了受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 来说,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提高活动质量与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互动性与参与性方面较弱,有此活动内容延袭旧例,在今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大大丰富的情况下,已经不适合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现状。将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革新,在内容上应加强时代感,在形式上要紧跟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是进行传统群众文化活动革新的有效助力。3.2.3通过新媒体技术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群众文化活动的革新并不仅仅是形式与方法上的革新,在内容上也应该进行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广阔的平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再加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选择更趋细化,为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阶层群众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来不断丰富。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来发起投票活动,即可以就活动内容进行投票,而投票活动本身也是一项群众文化活动。

    4、结束语

    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转变观念与思维,懂得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运用新技术、新事物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十二)

    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论文

    一、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在社会主义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更重要的是群众需要得到精神层面的需求,良好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文明才可以让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生活,而现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点也是要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以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丰富群众业务活动,也对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非常有效果的。

    二、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方法

    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特点来进行长期深入发展,而**群众艺术工作馆在日常的群众文化工作中有许多有效的工作方法,非常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一)结合地方特色,组织特色活动群众活动最重要的是要走进人民生活中去,所以在组织群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就是要贴近生活特色,我国许多群众比较欣赏的文化活动,比如说猜灯谜,舞龙等活动,这些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可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且文化活动贴近生活,富有特色,是利于群众参与,得到文化享受的。

    (二)加强多元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工作内容经济发展带动了人民群众思想的活跃性,交通的发展也强化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想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就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来进行,所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是呆板而枯燥的,而是推行多样化的群众文化建设。群众文化工作的多元化建设要积极的吸取不同特色的群众文化,保证文化工作的开展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但同时要注意的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多元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西方糟粕文化和封建文化的侵入。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借鉴一些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良好的地区,用这些经验来带动群众文化馆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群众文化工作骨干力量的培养在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一批积极能干的工作人员。群众文化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这需要相应的组织和管理人员投入巨大的努力,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的方面比较多,内容比较复杂,如果工作队伍中没有一定的骨干人员,那么这样的队伍在工作时就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缺乏工作积极性,不能良好的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所以工作队伍强化骨干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三、结语

    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于文化需求越来学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的环境下**群众艺术馆对群众文化文化工作开展也做出了一定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良的文化。

    (篇十三)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

    [摘要]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不仅仅是口头上空话,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对这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民间的民俗文化传承更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必经之路与重要功能,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对民间民俗文化进行创新是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本文详细阐述了民间民俗文化的创新,为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承;
    民俗民间民俗;
    文化艺术;
    发展;
    群众文化

    各个民族间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历史上均产生过深厚的积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落后的活动被淘汰了下来或转至别的国家、地区继续发展,另外一些优秀的民俗活动接着发扬光大,在时间的长河中得到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必然积淀了许多灿烂的民俗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对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深刻影响,也成为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基础。

    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过去的群众文化中残留着旧时代旧思想的烙印,由本民族的祖先创造出来的群众文化具有鲜明的色彩,衍生出形式各异的民俗服饰、渊源流长的古典诗词、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民间说唱等民俗文化活动。

    中国的民间文化成长于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群众基础深厚,中国风格鲜明,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拥护与喜爱。伴随新世纪的来临,我们不仅要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的重任,还要将其继续发展下去,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多样化的基础上,整合与创新符合生产力与文化发展要求的民俗文化。群众文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就一定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才能将民间民俗文化更好的发扬下去,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目标。

    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积淀,更加是中华民族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想将群众文化发展下去就要继续保持传统民俗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二者相互融合令群众文化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还能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发展群众文化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群众在这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其对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是文化发展的创造者,是文化财富的继承者,所以在发展群众文化时,应该以群众为核心,时刻铭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将更加鲜明的文化特色与时代性充分体现出来。

    二、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

    文化活动作为群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而且表现在继续建设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传统的民俗文化中,群众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在发展过程中就要传承这种民俗文化,并将其应用在文化活动中,从而使群众文化不仅仅带有传统的民族文化特点,更加具有现代化的时代特点。这在传统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并且实现了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得以孕育、传承以及发展。同时,传统的文化形式与内容的传递离不开群众文化的支持。很多传统的群众文化,如赛龙舟、泼水节,都是经过一种固定的形态方式继承并发展下来的,经历了千年的演变仍未改变原貌。现如今,新兴的民俗文化正在蓬勃发展,走遍了神州大地,跨过了五湖四海,例如户县、金山农民画,当地农民就是根据传统的雕刻艺术、剪纸与刺绣等相融合再加上崭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式,目前已经在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展开巡回展示,受到了各地人民的喜爱。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的同时,群众文化还会不断创造或衍生出新的活动方式。党和国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整理、搜集、发掘和抢救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并使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断创新和发展。

    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自成系统,独具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群众文化具有共同性、稳定性、过程性、个别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也具有激励力、稳定力、约束力和凝聚力等六个方面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并以制度文化这个中间媒介向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渗透,把精神、物质和行为等层面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

    三、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一)发展群众文化中的继承

    群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有着历史的继承关系,尽管群众文化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它同时也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它不会因为原有经济基础的改变而全部消亡。所以,我们不应该隔断历史而应该尊重自己的历史。

    群众文化不仅继承文化艺术遗产的形式,还继承文化艺术遗产的内容。相对来说,由于形式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对形式继承的价值更大。群众文化以歌颂爱情、热爱祖国、赞美劳动等主要内容,世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充实。古诗、戏剧等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历史上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至今的体裁几乎没变。武术、山歌等群众文化形式的面貌也没多大改变。舞狮、挂彩灯等习俗依然被人民群众喜欢着。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活动方式至今为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并不断发展,世代相传。一种新的群众艺术形式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并非空穴来风,比如戏曲就是在舞蹈、歌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我们对传统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遗产既不能完全否定更不能生吞活剥地全盘接受,而是应该批判地继承,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于舶来的文化艺术,要做到洋为中用,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同时也要反对排外,并将它们充分运用到我国群众文化的创作中。

    (二)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群众文化经过不断继承、创新、扬弃、积累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一定社会活动的反映。群众文化的更新和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的创新。群众文化的形式是活跃的、容易发生变化的,而其内容是保守的、稳定的。舞狮、舞龙灯、划龙船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古时候没什么大的变化,但其内容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我们要更新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以便能更好地反映新的思想内容;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也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创新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繁荣与昌盛。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新的需要古人不会有,在将来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未来又将会产生更加美好的需求。只有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才能够满足人民的群众文化需求,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晓云.群众文化 重在人人参与共享[j].才智,**(13)

    [2]刘晓霞.浅论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07)

    [3]梁淑英.工作中如何体现群众文化管理的意义[j].现代交际,**(05)

    (篇十四)

    浅谈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

    摘要:论文介绍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的不足,提出了加强群众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以供参考。关键词:群众文化;
    艺术教育;
    途径引言群众文化是和谐社会发展的艺术支撑,也是社会经济繁荣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群众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完善和发展。群众文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重视其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完善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作用,切实改善群众业余生活质量,提高群众对艺术的审美和理解程度。一、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一,群众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需要相关人员充分重视群众文化的教育工作,进而不断宣传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
    第二,对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教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各种需求,为社会的和谐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二,群众文化教育是社会进步的要求,群众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氛围,调节群众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群众的错误思想。

    可见,艺术教育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促进群众的全方位发展,使人们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二、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的不足(一)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低第一,相关研究結果显示,我国40%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文化艺术教育等同于高雅艺术教育,或者认为文化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这种片面性认识理念,会误导群众的思想,进而出现群众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的社会现象;
    第二,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的渠道有限,先进文化与群众艺术活动关联性不强,导致实际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内容吸引性不强,很难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二)政府引导性不足第一,由于各个地区政府部门对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所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第二,由于各个地区政府部门缺乏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资金的监管,在资金下发后,对资金的用途不明确;
    第三,由于各个地区政府部门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引导性不足,使得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自由散漫等问题;
    第四,由于各个地区政府部门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经济、管理等方面引导不足,导致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的实际作用被掩埋。(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专业性低第一,由于参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较少,进而导致群众文化艺术开展的并不是很顺利;
    第二,在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群众都是通过网络视频等途径进行学习,使得艺术教育的专业性较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群众产生错误引导;
    第三,社会专业艺术人员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较低,很多专业的从业人员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导致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没有良好的艺术教育引导。

    三、群众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构建新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队伍各个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充分重视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构建新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队伍。第一,构建新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队伍离不开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人员上和待遇上的支持力度,如通过人员编制、激励措施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二,各个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库,进而深入挖掘文化艺术教育人才;
    第三,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的群众文化教育工作,各个地区还需要多发现民间存在的优秀人才,如退休音乐教师、文工团艺术表演艺术家等。(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需要将地区的经济规划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结合,保证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经济来源;
    第二,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空间,各个地区政府需要增加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的建设数量,让更多的群众可以接触到文化艺术教育;
    第三,对于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开设公益性的文化单位,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四,在各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资应用的全面性监管,确保资金可以用到实处。(三)整合并优化教育资源第一,各地区的政府部门需要将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工作,普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可以通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宣传工作等多种方式,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识;
    第二,城乡之间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实现城市和乡村群众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完善;
    第三,各地区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需要对重点区域进行文化教育工作,尤其是对文化艺术教育相对较弱的地区,充分发挥群众之间的宣传和影响作用,促进各个地区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四)加强政府部门群众文化艺术引导第一,各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在尊重群众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对群众文化教育进行适当引导。

    同时,还可以通过当地的一些、制度对群众的行为进行规范,进而维护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秩序;
    第二,各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充分重视群众文化的作用,并对其进行鼓励,如可以通过加大群众文化的资金和支持,促进群众文化的完善;
    第三,政府部门还需要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责,对迷信封建活动进行打击,进而净化群众文化艺术的教育环境,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思想引导、素质提升的作用。四、结语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群众文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探索群众文化的教育实践工作,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并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为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引导群众文化教育迈出发展新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

    (篇十五)

    群众文化以及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分析

    当今社会物质水平提升,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有富余的时间来发展个人爱好以及探索精神文明建设。而在群众文化突飞猛进的各个领域中,民间传统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推崇和关注。九十年代末期哈日哈韩的文化潮席卷了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领域,虽红极一时但是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斥。归根结底是在当时追求物质发展的工业化社会全面建設中,忽视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地位和价值。

    一、民间传统文化和群众文化发展的联系

    (一)传承是发展的前提

    中国乃四大古国之一,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期只是军队用来通讯或者观测天象的工具。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经过众人集思广益,将纸鸢的旧形态改造成喜人的形象,放风筝普及开展,即有娱乐性又锻炼身体,盛极一时。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云:“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古时屈原投江,人们为了不让鱼类吃到屈原的身体便将糯米用粽叶包裹起来投入江中,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时至今日,中国将粽子做成各种馅料并加以精美包装,人们已不单单是遵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而是更多的追求口感和视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觉冲击。而且许多地区组织规划龙舟赛、诵诗歌、祭屈原的活动,让现在节奏紧张的社会人们有时间聚在一起休闲娱乐。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艺术更加大众化,普及化,这些有着丰厚历史沉淀的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知和推广,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发展是传承的渠道

    有了传承的前提与积累,群众文化的发展就成为弘扬民间传统艺术最核心、最关键,也最有利的部分。很多人小时候最初的玩具就是折纸,心灵手巧的人还会剪一串串美丽的窗花。经过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集思广益,改造成更加大众化和更容易操作的娱乐项目。这些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步伐,承载着亲友间美好的祝福和期盼。只有将民间传统艺术改造成适合时代产物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传承。

    二、民间传统艺术传承和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社会经济繁荣的结果和体现

    前几年中国明星在国际舞台上频频穿着中国风的衣服引来各国媒体的好评。于是乎世界舞台开始流行中国风,近几年许多欧美国际品破天荒的融入了中国元素,中国造不再仅仅是低廉大众化的代表。旗袍、丝绸、刺绣、龙和仙鹤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设计元素通过最直白的视觉效果让别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当我们收到越来越多的赞美和认可时,国人可以更有自信的宣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想这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富强是密不可分的。物质文明基础决定精神文明建设,能将引以为傲的民族艺术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更高端的展示效果推广给更多人,无不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兴旺崛起。

    (二)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

    近几年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有着中国特色的景点景区不再单单是只有秀丽的山水。每个风景名胜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节目表演。像少数民族表演、历史古装剧的情景再现、民间传统艺术文化表演等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民间传统艺术的风采。这不仅解决了民间传统艺人就业问题更向更多人展示了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而一些有着民间传统艺术的匠人也不至于荒废祖业到别的领域发展。可见大力发展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建设,会带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驾齐驱共同发展。

    三、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和群众文化发展的举措

    (一)与时俱进,将民间传统艺术融入时代舞台

    改革开放进入到更深层次的今天。民间传统文化已不只是单单的传承,更侧重与时俱进的发展。文化需要被理解、被接受,不应只是一味按部就班。由于群众文化活动的活跃繁荣,使群众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在传统艺术的形式上,内容是进一步充实和升华。

    (二)勇于创新,在传承基础上有选择地发展

    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教育的普及和文化泛滥让许多追逐精神建设的年轻人找不准发展方向。例如外部思潮的涌入,导致很长一段时间,群众文化中出现了推崇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错误的形式内容。本土文化中很多民间传统艺术的发展都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古时候的人们科技水平不发达,敬畏大自然,传统迷信和封建思想禁锢了民间传统艺术更加群众化,普及化。在这些群众文化发展的岔路口我们一定要认清发展发向。不应一味的变革使得民间传统的道路更加极端和偏激,难以与群众文化相融合。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