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读书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百花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着力改善民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时间:2020-04-06 07:26:29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深刻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在十八大被确立为新的指导思想,而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发展这条腿长,社会发展这条腿短。这与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相背离的。如果社会建设在五位一体的大局当中不能同步进行,或者跟不上这个脚步,我们的社会将很难远走。因此,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凸显了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心。  

    (二)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中,民生任务和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就时间上来看,距离2020年还有8年,但是我们相比预定的目标和人民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伴随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像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只有民生状况得到相应的改善,才能提高民众对于社会的认同感,也只有具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形成社会经济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因此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正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利益结构的调整、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们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比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的民生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也更加复杂。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像社会的公平公正感缺失、贫富差距拉大、生产、卫生、食品等社会安全问题突出,这些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八大及时把握当前的变化趋势,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可以说是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正确认识民生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社会矛盾  

    面对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没有一个社会是没有矛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就会越趋向多元化,这个社会的矛盾也会更加复杂、差异性更大。有矛盾这不是一个问题,只有有了这个判断,我们在面对矛盾的时候才不会恐慌,才不会做出错误的根本判断。  

    (二)当今时代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  

    1、社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社会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为“小五化”:经济关系多样化、生活方式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社会矛盾凸显化以及利益冲突激烈化。  

    2、社会成员公平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人们对民生方面产生的不满,尤其在今天,更多的不是来自于绝对贫困和绝对剥夺,而是相对贫困和相对剥夺。换句话讲,在今天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讲,不是没有吃,没有穿不能活下去的状况,而是在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面前,他跟不上这个发展而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和贫困感。  

    3、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十八报告中有个新提法:就是从社会管理格局转向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把“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我们看到报告用的词是“加快形成”,这管理体制连形成都还没有形成,它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所发挥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三、积极探索改善民生的实现路径  

    (一)夯实民生基础,提高民生福址  

    通过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二)提高居民收入,实现民富国强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以及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两同步”“两提高”。这些目标让民众更关心,在未来8年里,自己的利益将如何实现。如何走好未来的民富之路,作为政府有三项工作要做:一是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培育投资渠道,三是调整分配政策。  

    (三)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民生改善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民生改善的体制性障碍,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依法逐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要求,使民生问题的解决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尊重百姓民意,促进民生改善  

    民意其实就是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汇集”。民意内涵民智,民意关乎民生。尊重民意就是要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就是要随时随地与民众进行多种途径的沟通、交流。从中不仅看到民众欢迎什么、反对什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要充分发挥民智的作用,促进民生改善。否则,如果忽视民意,即便宜是“民心工程”也可能办成“民怨工程”。  

    (五)实施考核问责,保障民生改善  

    尽管改善民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决策的重要出发点,但是在民生改善问题上,没有考核问责,就会因“压力不足”导致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就会因“财力不足”出现许多“被遗忘的角落”。只有措施、目标、考核、问责都到位,才能将改善民生这一存在于党委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共识,转化为强大的行动、支持力量,扎扎实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