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党团工作总结
  • 百花范文网 > 总结范文 > 教学工作总结 > 解决农牧业科技服务瓶颈问题的探讨_什么叫瓶颈问题

    解决农牧业科技服务瓶颈问题的探讨_什么叫瓶颈问题

    时间:2020-03-01 07:14:19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通辽市科技经济信息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
    文章从农牧业科技服务资源建设、专家队伍建设、服务组织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四个方面就 解决农牧业科技服务瓶颈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只有解决现行农牧业科技服务瓶颈问题,才更 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努力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农牧业;
    科技;
    服务;
    瓶颈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16—0177—03

    建设现代农牧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牧业、不断发展农村牧区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 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牧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 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关键是加强农牧业科学研究和创新 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当前很多的科研成果不能传到急需的农民手中, 形成闲置,无法融入产业。因此,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创 新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当前农牧业科技服务正处在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形成的历史转体阶段。主要有以 下几个特点:①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农村科技推广进展。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很多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见识的农村“精英”大量流失,农村“空巢”化趋势明显。低素 质人口群传统耕作观念和种植习惯根深蒂固,市场化观念淡薄,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耕作方 式吸收转化能力差,造成农村科技推广进展缓慢。②农技服务机构设置单一,不能满足农 村技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目前公益性农技机构一般是实行“官办、官包、官管”,服 务功能单一,在如今农村牧区种养结构趋向复杂化,技术、品种更新周期缩短,生产规模大 小悬殊的情况下,已不满足农村牧区技术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同时农技服务经 费严重不足,制约和影响了农技推广的力度和质量。③服务方式滞后,已无力应对服务需 求的动态化。现有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无力应付当前品种结构复杂 、服务需求多样、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局面。④农业成果推广时间长、见效慢、风险 高,特别是地域性、区域性差异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农牧业科技服务瓶颈问题。我们要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 农牧业科技服务资源建设

    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探索现代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模式。把科技服务体系构筑成 一个能促进产、学、研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极大地提高科技服务的效能。
    1.1 农牧业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建设

    建立农牧业科技网站,为农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市场销售与开发提供信息服务;
    集合 农牧业专家、项目、产品、技术、销售等实时资讯。
    1.2 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96048

    以农牧民为服务对象,建立由政府指导、科技部门组织管理 、农牧民科技专家参与操作的全新科技服务,它以科技人员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先进 的适用技术为支撑,以供求互动、专家坐诊、快速反应、实地解决问题的形式为农牧民提供 及时可靠的科技服务。其重要意义在于,借助现代通讯手段,解决多年来制约科技信息进村 入户的“瓶颈”,打通科技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专家常下乡,科技与农民 “零距离”接触。
    1.3 专家大院建设

    开展专家大院建设,搭建科研与生产合作平台,进行科技成果示范、产 业研发与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中介服务和科技培训工作。专家大院主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 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围绕本地特产经济,在农村优势产业区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 ,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1.4 农牧业科技入户直通车

    由于农牧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不受时间和场 地的限制,直接深入到偏远乡村和农户家门口,采取讲课、放光碟、投影仪、散发宣传资料 、现场答疑等多种方式,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引导培训,实现了车到户、培训 场地到户、技术到户。农牧业科技入户直通车所到之处,农牧业科技人员“手把手”“面对 面”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资真假鉴别等科技服务和信息咨询,大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 新技术,把最先进的农牧业科技成果在农民家门口进行立体演示,农牧民根据农牧业生产中 的技术疑难,挑选相关的光碟就可以当场观看。使科技入户直通车真正成为流动的政策宣传 车、流动的科技大讲堂和流动的技术服务站,成为各级政府和农牧业部门服务农牧民的直通 车,成为了解农牧民需求的窗口。

    对农牧业科技资源建设要跟踪、评估,并给出阶段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改革提出依据。更要保障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的持续性。
    2 农牧业科技服务专家队伍建设

    通过落实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家团队,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 素质高、爱岗敬业的农牧业科技创新队伍;
    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 广队伍。并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防止引进、培养的专家队伍流失,确保专家队伍的稳定 性。
    2.1 充分发挥各类农牧业服务站遗留作用

    从中选拔一批高素质农牧业科技专业人才,采用异地学习、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培 养专业化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牧业科技人员综合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 策,选拔一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升、优化科技干部队伍结构。
    2.2 充分发挥农技协会作用

    农技协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能人带动型、民办官助型、中 介组织型、经济实体型、股份合作型等。农技协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适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农村产业化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农技协会促使农民组织 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农民通过参加协会活动,提高生产技能,增强了市场经济和合作互助意 识。
    2.3 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

    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特点是强调科技特派员要到农村去创业, 以市场为导向,把科技要素融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的关键环节中,真正解决了农牧民的实际 需要。在创业过程中与农牧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激发了农牧民应用 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广大优秀科技人员在农村、牧区开展创业和传播科学技术的积 极性。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盘活科技人才资源,有利于在农村大力普及科学技 术知识,有利于推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进程,对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应该联合多部门建立协调机制, 共同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发展。
    3 农牧业科技服务组织建设
    3.1 行政体系建设

    现行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相对较为完善,但随着农牧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为设立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陷入了困境。现有的农牧业科技服 务体系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其集中了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农牧业科技精英,目前问题的关 键是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推进现行农牧业科技服务体制,也必须坚持政 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双管齐下,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点。
    3.1.1 推进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彻底分离。通过职能分离和人员抽走,将目前农牧口各 级各类服务站改组改造为纯粹的社会服务组织。
    3.1.2 打破农牧业科技服务组织对于主管部门的行政依附关系。将目前的中上层服务组织 职能由过去的业务管理和上传下达转变为直接面向农牧业生产一线开展服务经营实体。
    3.1.3 建立起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的对外服务机制。服务组织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一切对外服务要按市场机制运作。
    3.1.4 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农牧业科技服务 组织尽快做大做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优惠政策。①产业扶持政策;②科技人员鼓励 政策。
    3.2 县、乡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县、乡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如何有效地发挥公益性职能,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是科技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需求怎样协调的关键所在。
    3.2.1 设立相应农牧业科技助理。主要任务是直接服务“三农”,促进派驻乡镇农牧业经济全面 发展。包括:开展调查研究,协助派驻乡镇编制和组织实施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产业结构 调整规划;
    做好农牧业技术、人才、信息、资金、项目的引进和管理;
    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 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进农牧业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工作;
    协助 乡镇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推广、示范、服务网络,推进当地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组织乡镇 科技专业人员开展工作,协助乡镇开展科普宣传和组织干部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群众的 科学文化素质。
    3.2.2 恢复科技乡镇长。主要从事推进县域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和综合治理工作。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在农牧业生 产、农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3.2.3 成立县、乡级农牧业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中心。建立“自愿互利、合作双赢”的原 则,吸纳社会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和退休科技人员,组建农牧业科技服务中心。主要进行科 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特殊农牧业技术的应用等服务。
    3.2.4 建立常设技术贸易市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量力而行的原则,建立常设技 术市场,推动技术市场与信息市场的衔接配套,逐步形成功能综合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 代化、服务社会化的技术、信息传播和服务体系。实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流通体制和 运行机制,积极推动会员制或网员制,广泛吸收科研机构、技贸机构、民营科学技术手段进 行信息集散、成果推广、产品联销代销、信贷融资、展销洽谈、市场调研等多种服务,拓宽 技术、信息流通渠道,扩大技术成果的辐射面,拓宽服务功能,提高技术交易的档次与水平 。
    4 大幅度增加对农牧业科技服务资金投入

    农牧业科技应该成为政府在农牧业领域公共投资的优先环节,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 法和成功经验的启示,没有这样一个基本认识,科技进步服务新农村工作只能是一种良好的 愿望。发达国家农牧业[CM(22]科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牧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每个推广人员平均占有经费大约只有1  400元~2 000元。推广经费的捉襟见肘使许多推广机构尤其是县、乡两级连人员工资都不 能保障。资金的不足制约了推广的力度,也影响了推广的质量。


    4.1 资源平台建设

    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每年拨一定数额的专款,用于农牧业科技创新平 台建设;
    农牧业科技服务资源平台系统系社会公益性服务,日常运行经费应每年列入市级财 政预算。由科技局负责资金使用管理。


    4.2 专家队伍培养

    加大对科技服务人员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以保障基本工作的开展和专 家队伍的服务质量。通过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牧业科技推广和 发展科技型农牧业企业。用于专家引进、培训、差旅费补助等,为其正常活动提供必要的条 件。并不断创造条件,加强对专家队伍的培训,包括现代化推广手段的培训,观念、知识的 更新,农业法规、政策的培训等,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到基层的服务能力。
    4.3 行政保障体系

    财政应考虑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逐步增强对农牧业科技推 广的投入,设立农牧业科研成果推广专项基金,使之能有效地发挥农村、牧区技术推广、职 业教育以及信息服务的功能。同时,对于市场前景大的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给予风险贷款, 以保证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做到技术推广的风险由政府、科研机构和推广部门共同承担。

    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企业运作”的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通过设立农牧业科技 基金,把以前的农牧产品补贴变为农牧业科技推广补贴,从而加大农牧业科技服务的投入力 度。
    4.4 农牧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多元化投资体系建设

    农牧业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批 高素质科技推广、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其整体素质。农牧业科技中介服务业一般具有收益期长、风险性大的特点,应逐步建 立风险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信贷担保基金制度。应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改变目前 政府出资为主的科技中介投资模式,形成政府、企业、金融、保险、民间资金等共同介入的 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制定保障措施在制度保障方面,对市场能承担的农牧业技术。允 许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技术推广服务公司。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并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文 ,使其合法化,建立相应的保障其合法经营的法律约束,使其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壮 大。在经费保障方面,政府应在经费上提供一定的保障。


    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呼唤和催生了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对农牧业科技服务资 源、专家队伍、服务组织的建设及保障资金的投入来解决农牧业科技服务瓶颈问题,对政府 部门在建设新农村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行政职能,更好地引导、推进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情况介绍[J].呼和浩特科技,2005,(2).
    [2] 孟文学.甘肃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R].
    [3] 余小高.湖北省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 .
    [4] 刘云光.财政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DB/OL].维普资讯.http://www.cqv ip.com.
    [5] 县级农业科技服务.安徽科技.农村与社会发展园地[DB/OL].维普资讯.http: //www.cqvip.com.
    [6] 陈瑞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投入机制的思考[DB/OL].维普资讯.http://w ww.cqvip.com.
    [7] 洪荧.从R&D资金投入看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 07,(12).
    [8] 王志,武献华.辽宁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分析[J].北京经济:综合版,2 008,(1).
    [9] 中潞玲,任红燕.加速山西农业科技资源平台建设[KG*2]实现资源共享[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5).
    [10] 祁振辉,隋礼江,李文志,等.创新农牧业科技服务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2).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