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党团工作总结
  • 百花范文网 > 总结范文 > 教学工作总结 > 民生问题|身边存在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身边存在的民生问题

    时间:2020-04-06 08:01:38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着力改善民生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我们党历来重视民生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改善民生。在党的十八大上,如何着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又成为党内外、国内外关注的一大热点和亿万人民瞩目的一大焦点。  

    一、民生问题的内涵  

    所谓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问题。民生问题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概念。孙中山曾把它的内涵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的要素也在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依重。就我国而言,在经历了满足人们低层次的温饱需求之后,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而是包括了: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医疗卫生问题、人居环境问题、生产安全问题、减灾救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乃至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等问题,它涉及公民的劳动权、生命权、受教育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等生存权和发展权。因而,现阶段的民生问题是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需求,民生问题的核心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各种正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  

    二、十八大报告把改善民生放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政府不关注民生,致使民不聊生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十分重视民生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放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贯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十分关注和重视保障、改善民生。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视民生的思想和理念,使“民生”二字的内涵成为了党的许多会议、文件和中央领导讲话的重要内容。同时出台一系列惠及亿万群众的重大民生政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收入增加,财产增多,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但随着历史往前推进,民生问题在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就越来越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对于民生,我们党不断有新的认识,人民不断有新的期待,时代不断有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加快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  

    十八大报告中辟专章即第七部分专门讲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下面,我就着重在保障基本民生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进一步阐述:  

    (一)要着力推进和保障基本民生。就业、教育、收入分配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社会建设必须首先要关注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这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不仅要切实解决“上学难、上不起学”的问题,还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解决“上好学”问题,推动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公平和发展,努力缩小不同群体的受教育和发展差距。    

    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是我国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十八大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党中央一直把就业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途径要靠发展经济,要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和调整经济结构来扩大就业。要发挥劳动者、市场、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13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7.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4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9.3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的较低水平。)    

    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近些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积极调节收入分配,人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同时,大力提高城乡居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2013年 ,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等措施,全力保障民生投入。全区财政民生支出234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7元,增长10.1%;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96元,增长12.9%,均高于经济增速。)  

    (二)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从零起步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其内容包括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也已基本形成。但从全国范围看,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严重滞后、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  

    基金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农民、  

    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工伤保险待遇,不断充实和壮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医疗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医疗和住房保障,是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要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个体系,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要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2013年全区,扎实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发展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加快推进包头北梁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24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确保完成13万户以上。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逐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  

    三、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1)民生连着国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和谐之基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而民生问题则是社会和谐之基。没有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保障和改善,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为社会是由互相联系的人群构成的,他们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阶层,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但他们对幸福安康的追求,对各种正当权益的需求却是相同的。如果民生问题解决得不好,就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缺乏公平正义,就会影响到各阶层之间、各地区之间、各行业之间人们的和谐,影响到人民群众与政权之间的和谐。一句话,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任何社会都存在容易导致不安定团结的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又大多集中在民生问题上。所以,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与团结的必要前提。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社会不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甚至发展到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的地步,那么,这个社会就走向会崩溃。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和谐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不懈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这就是说,民生连着国计国运。  

        (2)民生连着民心,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共产党执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是为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的党。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的具体体现。90多年来,党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提出旧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土地问题。正是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让共产党深得民心,最终成为执政党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民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关注民生。9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新世纪党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特别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们党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民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人民的支持,进而才能长期执政。所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共产党执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是执政党的核心任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本质要求。  

        (3)民生连着全面建成小康,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巨大动力。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发展观,是造福于人民群众的发展观。民生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即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不仅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要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不仅要使人民群众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要保障他们的政治和文化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其次,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各项权利,使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才能使人民群众认同科学发展观,从而有助于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  

    总之,党的“十八大”各项实现人民利益的决策已经作出。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最重要的,一是要坚决而全面地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作风,强化其责任心和事业感,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实现人民的福祉之中。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