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党团工作总结
  • 百花范文网 > 总结范文 > 教学工作总结 > 2023年度教育研究方案设计5篇

    2023年度教育研究方案设计5篇

    时间:2023-10-18 18:22:04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一、观察法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案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5篇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篇1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

    (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

    (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试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作为手段。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的步骤是:

    (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

    (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历史法探讨教育现象及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由于只能在现存的文献与史料中寻找证据,资料数量有限,加之资料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因此在应用上会受到一定限制;二是研究中的史料由研究者解释,难免夹带主观成分,客观性不及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因此在分析解释研究结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

    (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

    (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

    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实验研究的优点: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严密的逻辑性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实验研究的缺点: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篇2

    一、开题背景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因此,探索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 , 减少了孩子为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自理能力所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及体验的机会。孩子无法感受到由实践而获得的进步,无法体验满足与乐趣,当然也无法从由于失败和挫折中换来经验教训,其结果使学生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培养。

    其次,学校德育中仍然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病。突击性德育难以使学生得到较为深刻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品性的培养罗列在一个层次上,学生无所适从。教育中一味地回避、抵制或阻止各种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凭着教师良好的愿望,在学校围墙内建立起一个纯而又纯、净而又净的“理想空间”,于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了截然不同、互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学生在“真空世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与现实世界挂不起钩来,于是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即在学校里表现出一种教师所希望的行为品行,而一旦进入社会就滋生逆反心理,就“随大流”了。这样学校德育往往事倍功半。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学校的养成教育缺乏超前意识,缺乏系统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缺乏体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单一呆板,教育途径划一封闭。因而,德育工作难以适应当今这批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见多识广的小学生,致使教育效果甚微。

    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执行纪律过程中做到自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改掉农村习惯中的陋习,做到语言文明、行为端庄、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卫生教育,树立劳动观念,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养成教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研究。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等养成教育训练。

    2、在活动课程中,主要进行礼仪、人际交往养成教育训练。

    3、在环境课程中,主要进行环保养成教育训练。

    4、在书法课程中,主要进行品格养成教育训练。

    5、在家、校、社区结合中,进行综合实践能力养成教育训练。

    以上五块内容,从端正态度、提高能力、落实行动三个层面操作。三位一体,互相联系,互为作用。

    “养成教育” 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同时,它是一个由“外化——内化——外化”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

    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病,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五:研究遵循原则

    1、方向性原则。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主课题覆盖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年级、各学科,每位教师都可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选择确立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

    4、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整体性原则: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6、时代性原则:对于学生课堂课外规则习惯的培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六、课题组织实施方案

    1、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规范队员的行为,从点滴做起。

    为使养成教育日见成效,将《规范》、《守则》、《礼仪》编成小册人手一册,要求每位队员熟记在心,少先队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细则并对照细则每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给予量化。队员在明确了细则之后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许多队员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走右行,见到班里门窗桌椅坏了主动修理,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事,确是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积累。

    2、用教师的言语行动陶冶学生

    教师的行为是队员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队员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对队员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对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队员。对教师的衣着、发型、化妆、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但要用外在美感染队员,更要用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开展“微笑教育”活动,与队员、同事、家长交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做到“自身正,不令也行”。

    3、用制度强化

    从某种角度上说:“少先队员的非智因素还不稳定,具有反复性。所以对于队员在家庭中的养成习惯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见面问好、主动行礼。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要采取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激发队员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只有当行为习惯内化为队员自身需要时才能真正地形成稳定的习惯。

    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中还记载了他“席不正不坐”等一系列礼仪言行,经过两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有形成了当代礼仪。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一个外在形式的文明礼仪,可以昭示出一个团体或者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内涵,为了改变农村现有的传统礼仪教育,也为了培养今后的合格人才,聘请礼仪老师对队员进行礼仪训练,开设礼仪讲座,对队员进行强化的系统的礼仪文明教育,将外在的美的礼仪言行升华到队员自身内在需求,使现代的农村少先队员的形象显现出来。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少先队在进行养成教育时一定要充利用好这一阵地,要求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每科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出各学科教学的养成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写出计划安排,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落实。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队员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少先队员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好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教师节、母亲节、妇女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如组织队员到街道驻地、敬老院、集市、工厂去锻炼、实习,组织队员举行青岛一日游活动,参观海尔工业园,街道农业园、工业园等,让队员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养成行为,检验养成效果,寻找在良好行为习惯中人们所给予的赞赏和肯定,感受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队员情操的目的。

    6、关注“环境”建设,适应养成教育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队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环境作为隐性的课堂,对队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加强校园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抓紧抓好。

    (1)关注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好坏,将学校每一面墙壁开辟出来,设立手抄报区、绘画区、创造区等,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队员一进校门就生活在布局合理、实用安全、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洁净卫生的环境中,无形中给队员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2)关注家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的队员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往往教育出不同“质量”的队员,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其性格习惯等也各不相同。所以说在队员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城市的家庭父母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或池)里,而农村的家长出门随手就扔。如何让队员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维护集体环境的良好习惯呢?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应担当起指导家庭养成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思想,让家长首先从自身做起,不仅要重视学业,更要重视培养队员良好的品行。使养成教育形成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7、及时总结,善于表扬,激励奋进。

    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队员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队员的闪光点,利用广播站,校报等形式让全体队员了解,让队员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起到推动作用。

    七:研究目标达成

    第一年:达成目标: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填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举行开题仪式。完成阶段性的成果。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第二年:达成目标: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

    阶段成果: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第三年:达成目标: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阶段成果: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第四年:达成目标: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接受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阶段成果:阶段性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第五年:达成目标: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论文集。 编写出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篇3

    研究背景: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给出结果,老师在总结时用抽象的文字叙述后,学生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有些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义: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渗透进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为孩子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几何直观:(开题报告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思维水平止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钥匙,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直观洞察能力和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分三个阶段:

    1、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教学中尝试对演示、操作、画图等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夯实学生图形领域内容基本功,发展学生图形猜想意识等的研究,探索发展学生直观洞察力的有效方法。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引导学生用图形解释、理解、分析、记忆数学知识或现象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发展学生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的方法。

    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并对研究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并撰写相关案例、论文。根据预设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调查报告。对小学低段学生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基础。

    2、阶段性研究小结。对每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并对下阶段研究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以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论文。通过对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个案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实践中学生发展情况,积累鲜活的案例,形成案例分析;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几何直观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运用,形成论文。

    4、结题报告。

    综述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在一年的研究过程和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状况,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篇4

    一、课题的提出

    《中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当前,家长普遍对独生子女都有过高的期望,对孩子十分溺爱,加上“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传统教育观念,使孩子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有的孩子,哪怕父母节衣缩食供养他,也被认为理所当然或与他无关。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的孩子却很少有孝心和感恩的意识和行为,这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漏洞,反映出我们的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古人曰:“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孝心孝德”作为传统美德,可以促使自我进步发展,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使社会和谐文明稳定。在当今这个被经济大潮“淹没”的时代,孝敬父母(长辈)仍然是我们中国人不变的传统。只有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上才能敬业,对国家才能尽忠。大力倡导以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既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选择孝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孝德教育,引导学生践行“感恩”,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决定成立开展“小学生孝德教育的行动研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真、近、实、小的教育活动,使学校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孝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具体形式、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基本内涵是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核心理念是通过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培养爱心,从而以爱心唤醒爱心,以爱心换取爱心,以爱心传达爱心,在反复传达中使爱心得到充实和发展并推己及人,辐射到亲人以外的人中去,使爱得到迁移与升华。

    新时期的孝德教育我们认为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

    一是孝敬父母。具体来说,孝敬父母及长辈,要有责任心,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是关心和尊重他人。在学校具体做到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互帮互助,尊重和扶助弱势群体,即要做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是关注社会。在尊敬孝敬自己的亲人和关心他人的基础上,学生能主动走入社会、关注社会,做一个遵纪有礼的好少年。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传统孝道文化的深刻内涵,探讨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认识传统孝道文化对现代学校德育的特殊作用,认识传统孝道文化对促进小学生道德生成、发展的意义。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从庸俗走向高尚,从知识学习走向精神教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现代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孝德现状调查研究。

    对小学生孝德现状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为制定孝德教育内容及计划以及孝德教育获得第一手资料。

    2、构建小学生孝德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高、中、低”段的分目标。

    3、开发孝德教育资源,编写1-2套孝德文化校本教材。

    包括古今孝德知识,我身边的孝德榜样等等。

    4、探索小学生孝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将以课堂,学校,家庭为阵地,以活动、教学、学科渗透等策略,借助资料、图片、文字、榜样、录像、情境渲染以及家庭实践等形式,通过班会、讲故事、编儿歌、亲子活动、手抄报、写信和布置家庭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实施。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对小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

    2、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分工、分头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并真实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从大量的教学案例、学生成果中来分析、提升课题研究的成果。这一研究过程也伴随着教师的发展进步,师生共同构成研究的主体,使研究过程易于教师接受和操作。

    3、个案研究法。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及变化,以及在各类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4、经验总结法。

    根据已积累的资料,及时加强反思总结。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0―20xx.1)。主要是拟定研究方案,包括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拟写计划、建立课题组组织机构、向省、市、县教科所申报立项,培训教师等。

    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20xx.2-20xx.8)。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激荡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孝德,提高品德修养。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出新设想,完善原有方案,争取最理想的研究效果。具体措施为:

    1、小学生孝德现状调查。

    为加强孝德教育及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将开展小学生孝德现状调查。目的是把握小学生现有孝敬父母道德认知水平与情感行为特点及其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提高孝德教育的实效性和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东面有一面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主要内容为:“颂读经典,崇尚孝道”、“学习优秀,弘扬孝道”、“孝敬长辈,践行孝道”等内容;在学生集散广场四周,建立了六组宣传栏,上面展示的是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每一幅图画都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在餐厅外墙上有《弟子规》的宣传栏;教学楼内随处可见孝的名言警句;每间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紧扣孝德教育主题。我们希望通过将孝德教育与营造深厚的孝德氛围结合起来,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3、编写校本教材。

    结合孝德教育成果我们先后编辑了《明德报》、《寸心草》、《家有儿女》、《心星》、《让爱驻我家》等书籍报刊。今后将抓住教育时机,组织编写以孝德教育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孝德文化》,利用每周班队活动时间学习,力图通过美文感染、亲情互动等形式来加强对同学们的孝德教育。

    4、以活动为载体,落实孝德教育。

    一方面通过校园广播来加强孝德教育的宣传:让学生感知“24孝”的含义,播放以“感激父母、感激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歌曲,明确在新形势下,如何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另一方面,把孝德教育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在学校,把节约粮食、团结同学与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用自己的进步回报家长等活动相结合,施行“孝德教育五个一”,即:聆听父母的一次教诲;为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干一天家务;为父母做一份礼物;体验一次父母劳动的艰辛。通过这些在别人眼中看似细小的事情,让孝德教育具体化,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走近父母,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通过家长会,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父母为孩子写赠言、写心里话等活动,拉进父子双方的距离,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扎扎实实的孝德教育促使学生变得更加懂事,更加理解人,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及长辈。

    5、家校结合,协同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孝德教育,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把孝德教育的内容提供给家长,讲明开展孝德教育的意义,向家长提出对学生教育的具体要求。在学校网站和《明德报》上开辟《家长论坛》专栏为家长们在孩子的孝德教育上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孝心足迹》是我校推出的一本孝德记录本,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孝心行动及行孝后的感想或体会,家长写下感言,教师进行点评,每周进行一次记录。学生、家长,包括教师都在这本《孝心足迹》的见证下得到成长。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xx.9―2016.4)。课题组成员对各类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存入我校教育科研档案。同时,评选和表彰优秀教师和学生。并将研究的成果材料报送上级,申请专家组进行结题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撰写《小学生孝德现状调查报告》;

    2、编写校本教材《孝德文化》;

    3、完善校园德育网;

    4、教师孝德资料《小学生孝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汇编;

    5、学生参加孝德教育相关的实践资料和光盘如:《寸草心》《凡人名言录》;

    9、研究报告《小学生孝德教育的行动研究》。

    七、课题研究分工

    (一)课题研究特邀指导:左昌伦 胡立辉

    (二)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研究小组的职责:制定研究方案与计划,具体开展各项活动,收集整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篇5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期,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具,科学的教材对提高职业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介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关的教材建设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本教材 必要性 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校本教材的建设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和载体,换句话说,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基本取向。但是,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求较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不长,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者对课程的内涵、理念和开发原则等都不太清楚,开发经验不足,再加上传统的课程体制所产生的很多负面影响,使得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保证校本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所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在介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关的教材建设建议。

    1 校本教材开发概念

    所谓校本教材开发,强调的就是以学校建设为根本,也就是指教材的建设必须以学校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指导,其内容必须体现学校治学的竞争优势,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开发,校本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符合学生未来工作过程中的系统化逻辑,具有鲜明的事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同时,校本教材的建设要求能够反映职业教育在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集中体现专业要求,以此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并以此作为推动力量,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教材的建设有效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为新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

    2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 校本教材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是起步却很晚,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能力编写适合自己发展情况和特点的校本教材,因此不得不引进或者借鉴其他本科或者专科院校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往往更加偏重理论性,实践性较差,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引进的教材难以接受,学生反映难度较大,甚至一些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现在仍然沿用过去的教材,这些教材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正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符合本校特点的教材。

    2.2 校本教材建设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纵观中外大量的职业教育创建成功经验来看,特色的教材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必须坚持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特色化的道路,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是否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其关键就是各所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生命力。目前,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处在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和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打造出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高职毕业生,因此,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助于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发展定位进行科学的资源整合,提升院校的整体竞争力,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2.3 校本教材建设是教师、学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职业院校教材存在偏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理论教学相比于实践教学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一套高效、实用的校本教材有利于充分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环境,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校本教材建设培训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培训具有明显优势,逐渐受到教师的喜爱,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讲座学习、课后总结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教师不再是培训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因此,校本教材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校本教材建设与教师、学生成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4 校本教材建设是用人单位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在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时,必须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改变传统多课程教学的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不够集中,针对性不强,过分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实践培训。校本教材建设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恰恰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校本教材的目标更加明确,校本教材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三个要素比例,抛弃了传统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换句话说,校本教材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工艺讲授,更加契合实际岗位工作任务需求。

    3 加强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措施

    3.1 准确定位校本教材建设内容

    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定位其编写内容和程序,当前校本教材得开发应该满足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需求,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以一线教职工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取长补短,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实现校本教材的预期的使用效果。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遵从国家教材规划和地方教材规划,在其相关规定基础上,科学地编写校本教材,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必要补充。学校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选用适合本校办学特点的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由于现行教材中,相同课程的教材质量也参差不齐,学校应该进行严格的甄别,然后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根据这些教材,结合本校实际教学需求,科学编写校本教材。

    3.2 利用模块式的课程标准为编写模块化教材

    模块化是当前教材建设普遍使用的彼岸准,但是分析模块化教材建设现状可以发现,很多的模块化教材仅仅是按照课程自身内容,将教材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或者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没有针对不同理论和实践课程,科学编写形式多样、类型多变的模块教材。尤其是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上,很少会从学生的心理结构、发展需求考虑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对学习者的能力层次更少考虑。在现有的职业教育教材中,教材编写过于形式化,只是将过去的 “第一章”改为“模块一”,没有从实质上进行科学模式的编排。因此,在职业院校校本建材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模块化的编写标准,科学分类,保证教材内容的合理,促使教材能够达到本校专业教学要求。

    3.3 不断优化编写队伍结构,发挥本校教材教学优势

    (1)对校本教材编写队伍进行动态的考察,教校本教材的编写主要依赖的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当前,基本上各个高职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而且这些教师的身份一般都是终身制,导致一些教师在获得双师型教师称号之后,因为教学任务加重,自己对教材编写产生倦怠,而且缺乏深入企业的"一线实践经验,疏于实践操作,因此,不可能真实地了解企业当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这将不利于校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校本教材编写教师进行动态的考察,重点考察编写人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确保校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2)积极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校本教材建设中。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聘用各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确保校本教材的实用性,达到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

    3.4 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只是过分强调科学性和规范性,那就会使得教材内容过于冗杂,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既保证校本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又保证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校本教材的优势。

    4 结语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优秀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必须强化校本教材的建设工作,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促进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注释

    ① 余祖文。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② 许世华,曹军,谭会恒。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3)。

    ③ 张秀兰。高职教材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相关热词搜索:方案设计 研究 教育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范文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范文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内容提纲怎么写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内容提纲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实践感悟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步骤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怎么写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化学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教育 教育-基于4cs教育理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模型研究 教育一年级孩子的困惑 教育三乱治理是哪三乱 教育三乱自查报告 教育不能随着毕业而结束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与诚信 教育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教育专著摘抄及读后感 教育专项收费检查说明报告 教育专题研讨会 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教育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教育个人剖析 教育中心 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_党建述职 教育中的综合督导 教育主持词 教育乱收费 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报告 教育乱收费自查报告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文档 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思路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教育事业年终个人总结 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报告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 教育事业统计年度总结 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总结 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总结 教育事业统计汇报材料 教育五项改革是什么 教育交流会的发言稿 教育亮点工作经验介绍 教育人物主要事迹 教育从爱开始演讲稿 教育以案促改发言稿 教育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教育会议主持词 教育体制 教育体系 教育体育党工委 教育体育局xx年上半年信访工作自查报告 教育体育工作会议 教育作风整顿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