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报告 > 调研报告 >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4篇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3-10-12 12:44:04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xx年xx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4篇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1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xx年xx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 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是: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接着是: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而后是: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最后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2、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3、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5、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2

    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我市城市乡镇发展的差异好主要问题,20xx年xx月我们发展了调研小组,到城以及乡镇经济区开展调研活动。现在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 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然后是: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接着是: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而后是: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最后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2、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3、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5、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3

    xx镇是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的门户镇,资源优势明显,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4.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4.3万亩,楠竹6.5万亩,森林覆盖率89.5%。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发展林下经济力度,特别是从去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把xx建设成为最美的民族风情森林小镇。

    1、林药、林花、林禽、林蜂立体综合开发基地。基地为xx镇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70万元兴办。xx年2月,在县政府和xx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基地由中心村搬迁至黄洞口村实施。使用流转林地500多亩,在办理好土地林地流转和基本解决“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合作社充分发挥丰富的兰花、中药材资源优势、林地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省、市和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市场需求,基地计划按因地置宜和长远与眼前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林药、林花、林禽、林蜂和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林药以仿野生贴树、贴石和林下大棚生态种植铁皮石斛为主。林下主要种植湖南药物志记载,畅销全国和东南亚的xx产名贵中药材升麻和草珊瑚、金线莲、白芨等丰富的中药材。花卉以春兰、蕙兰、四季兰、寒兰和具开发前景并已登录注册为国字兰花品种xx建兰、湘南鹤顶兰、绿嘴红花虾脊兰为主。林间发展绿色生态养鸡、养蜂。在搞好林下种植、养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林药(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争取获得最大效益,为发展林下经济作出示范。石斛兰产业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搭建大棚80个,大棚种植16000盆,种植石斛兰500亩,仿野生贴树种植铁皮石斛80多亩;种下山兰200多盆,长势喜人。春兰、蕙兰、盆景、盆栽观赏铁皮石斛各式盆景和创意新颖别具特色的壁挂式石斛板已上市销售。

    2、林畜基地。该基地为明星村深丘湾组党支部副书记钟礼韶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主要从事黑山羊生态养殖。放养山林面积300多亩,在解决种羊>文秘站:<、养殖技术和安全越冬等难题后,获得了显著效益。现存栏280多头,年出栏60多头,收入超过10万元,并带动了五户农户养殖。

    3、林禽基地。上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秀,发挥交通方便优势和优越的场地优势。投资20万元,建土鸡林下养殖场,放养山林面积30多亩,自繁自养,主要由夫妻俩人管理,现存笼13000多只。一般20天出售一批,一年出售12-15批,年收入6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养殖1000-2000只的15户,500-1000只的8户。

    4、林驯基地

    (1)野鸡林下原生态养殖基地。中心村西边山组钟云成,21岁。2013年初,投资4万元,利用林下有利条件围网、搭棚10亩养殖野鸡。从衡阳先后购入三批野鸡雏鸡计1800只,仿原生态林下养殖。野鸡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放养半年左右,每只可达2.5-3斤可上市。主要销往广东,另附养本地土鸡2000只。现已销售1500只,销路极好,价格高出家鸡几倍,年收入可达10万元。但因交通不便,三个村民组100多户的大村,至今未修通组公路,严重影响村民发展产业。

    (2)林下原生态石蛙养殖基地。石蛙为难得的山珍,销售市场极好。上里村西丰组卢房优根据市场需求,于2012年自学技术,筹资10万元,选择社会治安好,水好、环境好的寒坳细坑兴建石蛙原生态养殖场(基地),现已建养殖棚260平方,养殖池5个,高价从广东引进种蛙200对,经过精心养殖、繁殖,现已出售第一批石蛙,收入2万多元,见效快。计划再投资20万元,扩大养殖棚和养殖池400平方。由于获得了很好效益,已有几户农户准备养殖。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发展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只有一个名符其实的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他都是一家一户单独生产经营,又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为大产业。

    3、缺资金。农户积极性高,迫切要求将项目做大做强,但缺资金,农村要求代款难解决,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户积极性。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下经济产业基地,一般都在村边、山边,远离公路,交通不便,影响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中心村西边山组相连有拦江丘、打苟洞三个村民组,是一个100多户的大村庄,急需政府帮助解决通村公路。

    1、加强引导和扶持。按照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旅游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因地置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模式和目标。认真搞好规划论证,建立项目库,为立项开发和

    招商引资提供依据,确保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林下经济是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开发的绿色产业体系综合性大产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应利用各种关系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我镇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引进人才和新技术新品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林下经济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应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联系,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当顾问,结合邀市、县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为打造区域品牌,争取最大效益,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建好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硬件环境。路通财通,目前,我镇11个行政村还有塘田村没有通水泥路。全镇106个自然村还有42个没有通水泥路,都是简易沙石路面。今后要充分利用中央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倾斜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改善道路交通和人畜安全饮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4

    xx镇是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的门户镇,资源优势明显,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4.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4.3万亩,楠竹6.5万亩,森林覆盖率89.5%。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发展林下经济力度,特别是从去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把xx建设成为最美的民族风情森林小镇。

    1、林药、林花、林禽、林蜂立体综合开发基地。基地为xx镇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70万元兴办。xx年2月,在县政府和xx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基地由中心村搬迁至黄洞口村实施。使用流转林地500多亩,在办理好土地林地流转和基本解决“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合作社充分发挥丰富的兰花、中药材资源优势、林地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省、市和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市场需求,基地计划按因地置宜和长远与眼前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林药、林花、林禽、林蜂和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林药以仿野生贴树、贴石和林下大棚生态种植铁皮石斛为主。林下主要种植湖南药物志记载,畅销全国和东南亚的xx产名贵中药材升麻和草珊瑚、金线莲、白芨等丰富的中药材。花卉以春兰、蕙兰、四季兰、寒兰和具开发前景并已登录注册为国字兰花品种xx建兰、湘南鹤顶兰、绿嘴红花虾脊兰为主。林间发展绿色生态养鸡、养蜂。在搞好林下种植、养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林药(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争取获得最大效益,为发展林下经济作出示范。石斛兰产业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搭建大棚80个,大棚种植16000盆,种植石斛兰500亩,仿野生贴树种植铁皮石斛80多亩;种下山兰200多盆,长势喜人。春兰、蕙兰、盆景、盆栽观赏铁皮石斛各式盆景和创意新颖别具特色的壁挂式石斛板已上市销售。

    2、林畜基地。该基地为明星村深丘湾组党支部副书记钟礼韶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主要从事黑山羊生态养殖。放养山林面积300多亩,在解决种羊>文秘站:<、养殖技术和安全越冬等难题后,获得了显著效益。现存栏280多头,年出栏60多头,收入超过10万元,并带动了五户农户养殖。

    3、林禽基地。上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秀,发挥交通方便优势和优越的场地优势。投资20万元,建土鸡林下养殖场,放养山林面积30多亩,自繁自养,主要由夫妻俩人管理,现存笼13000多只。一般20天出售一批,一年出售12-15批,年收入6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养殖1000-2000只的15户,500-1000只的8户。

    4、林驯基地

    (1)野鸡林下原生态养殖基地。中心村西边山组钟云成,21岁。2013年初,投资4万元,利用林下有利条件围网、搭棚10亩养殖野鸡。从衡阳先后购入三批野鸡雏鸡计1800只,仿原生态林下养殖。野鸡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放养半年左右,每只可达2.5-3斤可上市。主要销往广东,另附养本地土鸡2000只。现已销售1500只,销路极好,价格高出家鸡几倍,年收入可达10万元。但因交通不便,三个村民组100多户的大村,至今未修通组公路,严重影响村民发展产业。

    (2)林下原生态石蛙养殖基地。石蛙为难得的山珍,销售市场极好。上里村西丰组卢房优根据市场需求,于2012年自学技术,筹资10万元,选择社会治安好,水好、环境好的寒坳细坑兴建石蛙原生态养殖场(基地),现已建养殖棚260平方,养殖池5个,高价从广东引进种蛙200对,经过精心养殖、繁殖,现已出售第一批石蛙,收入2万多元,见效快。计划再投资20万元,扩大养殖棚和养殖池400平方。由于获得了很好效益,已有几户农户准备养殖。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发展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只有一个名符其实的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他都是一家一户单独生产经营,又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为大产业。

    3、缺资金。农户积极性高,迫切要求将项目做大做强,但缺资金,农村要求代款难解决,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户积极性。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下经济产业基地,一般都在村边、山边,远离公路,交通不便,影响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中心村西边山组相连有拦江丘、打苟洞三个村民组,是一个100多户的大村庄,急需政府帮助解决通村公路。

    1、加强引导和扶持。按照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旅游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因地置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模式和目标。认真搞好规划论证,建立项目库,为立项开发和

    招商引资提供依据,确保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林下经济是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开发的绿色产业体系综合性大产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应利用各种关系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我镇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引进人才和新技术新品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林下经济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应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联系,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当顾问,结合邀市、县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为打造区域品牌,争取最大效益,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建好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硬件环境。路通财通,目前,我镇11个行政村还有塘田村没有通水泥路。全镇106个自然村还有42个没有通水泥路,都是简易沙石路面。今后要充分利用中央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倾斜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改善道路交通和人畜安全饮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关热词搜索:乡镇 调研报告 经济发展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怎么写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2018 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镇域经济调研报告 乡镇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乡镇 乡镇(县直部门)拟提拔为正科级干部考察材料 乡镇(街道)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汇报 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乡镇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 乡镇2010年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思路 乡镇2017妇联工作要点 乡镇2017安全生产总结 乡镇2017年工作总结 乡镇2017普法工作总结 乡镇2018年党委、政府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乡镇2018年宣传工作计划 乡镇2018年工作思路 乡镇2018年工作要点 乡镇2018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2018年经济工作会讲话 乡镇2018春训心得体会 乡镇2018纪检工作要点 乡镇2019人大工作报告 乡镇2019党员承诺书 乡镇2019年1月环保工作总结 乡镇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乡镇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乡镇2019年上半年扫黄打非工作总结 乡镇2019年党委工作思路 乡镇2019年党建工作安排 乡镇2019年党建工作思路 乡镇2019年关工委工作方案 乡镇2019年安全工作计划 乡镇2019年宣传工作要点 乡镇2019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乡镇2019年工作计划 乡镇2019年意识形态工作汇报材料材 乡镇2019年扫黑除恶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乡镇2019年改革工作建议 乡镇2019年政府工作总结 乡镇2019年新春贺词 乡镇2019年目标责任考核汇报 乡镇2019年秸秆禁烧工作总结 乡镇2019年统计工作计划 乡镇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工作成效汇报 乡镇2019扫黑除恶工作总结 乡镇2019环保工作计划 乡镇2019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乡镇2020“法治政府建设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乡镇2020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乡镇2020上半年政法工作述职 乡镇2020党建办主任述职报告 乡镇2020工作总结 乡镇2020工作总结及2021工作计划 乡镇2020年上半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与下半年打算(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