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劳动合同
  • 租赁合同
  • 买卖合同
  • 施工合同
  • 销售合同
  • 工程合同
  • 转让协议
  • 借款合同
  • 百花范文网 > 合同 > 转让协议 > 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情况调研报告(4篇)

    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情况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1-06-10 15:41:4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篇一)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质量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安排,7月初,市人大农民宗侨委组织部分委员、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部分县(区)就全市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米易县垭口镇稻菜轮作标准化生产基地、盐边县锐华农业公司万吨果蔬气调库冷链物流中心、仁和区行远牧业有限公司等10余个现代农业项目标准化生产推进情况。召开了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市农牧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和粮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市农林科学院等部门以及各县(区)关于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销售、食品安全等环节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情况介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各相关部门努力强化法治思维,利用法制手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科技推广为手段,不断深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之路,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全市通过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政府属地职责、部门监管职责、监管人员岗位职责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提升,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人员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心明显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自律责任得到强化,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生产全程各关键环节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进,农产品品牌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9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7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市政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牧、财政、质监、工商、环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攀枝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领导,定期研究决策重大问题;
    各县(区)也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协商机制和会商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建设正常开展。二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贯彻实施,按照省政府改革与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要求,市政府落实了配套政策,全市所有乡(镇)农技站均已改革到位,全市有5个县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44个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全市乡(镇)全部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每个乡(镇)配备2-3名监管人员,每个村确定一名村级监督员,全市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配套规章的实施,市县两级建立了农产品质检中心(站),44个乡(镇)监管站均配备1台套以上速测仪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村建立40多个速测点,形成以市县质检机构为骨干、乡(镇)监管站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地为补充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全市实现农业标准化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已纳入省级追溯平台实施追溯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71家,全市农业生产环境及条件持续改善。

    2.构建农业标准体系,着力标准化推进

    市政府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举措,坚持“无标制标,缺标补标,有标完善”原则,按照《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要求,把农业标准化计划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根据不同产业类别,参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结合攀枝花实际,制定完善与品牌配套的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年市政府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启动了《攀枝花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现代农业集成创新示范农庄标准化体系正在制定中。各县(区)根据各自实际,积极制定标准。全市在灌溉和生产环节针对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先后制定了芒果、番茄、肉牛、罗非鱼等200余项农业技术规程(规范)和地方标准,**年再次对全市农业地方标准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制定攀枝花市农业技术规程等六个地方标准体系以及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88项,在全市范围全面实现了农业生产“有标可依”。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和相关规范,持续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绿色食品基地认定工作,完善清洁生产设施,对农药、农膜、秸杆等农业废弃物实行集中处理;
    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整合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实行全域灌溉和高效节水,硬化田间道路,疏浚整修沟渠,安装杀虫灯,架设钢架大棚,全市标准化基地环境质量和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行稻菜轮作、种养循环、能源利用等技术标准,规范处理畜禽粪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整治二滩库区网箱养鱼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坚决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前已创建农业部热作标准园31个,示范推广面积4万余亩,辐射带动50万亩,15个标准园获得农业部认定,建成蔬菜标准园5个,建成规模化养殖场180家,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分散养殖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户转变。

    3.重视培育培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种养技术、统一设施标准、统一病虫害和疫病防控、统一产品销售”等方式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质量安全。二是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园艺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标准化基地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训。紧紧依靠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精准扶贫科技培训、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实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有关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培训,举办农业标准化专题培训班,推动农民转变生产观念和市场观念,提高标准化生产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四是扎实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全省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区)等建设,以核心示范区为中心,重点建设稻菜轮作生产示范区、南亚热带水果生产示范区、畜牧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四板块”,打造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运动蔬果养生基地等亮点工程。目前,已建成四川省设施规模最大的早春喜温蔬菜基地,年蔬菜产量74.7万吨,早春蔬菜产量46.5万吨,外销率达85%以上;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66.0万亩,产量26.9万吨,其中,芒果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挂果20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实现15亿元,外销率达90%以上;
    **年以来,全市7家养殖场获得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家养殖场获得四川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已建成二滩库区、通威渔业养殖基地、跨越养殖基地等10个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无公害养殖面积3.38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64.4%。

    4.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品牌化率不断提高

    在全面开展标准化农业生产中,市政府重视品牌化战略的实施,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创建政策体系。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商标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创建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农业品牌主体,强化品牌营销,培育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攀枝花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目前,“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大田石榴”、“米易山药”、“盐边桑椹”等产品品牌效应突出,在全国都有了知名度。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0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4个,无公害水产品26个,无公害畜产品8个,绿色食品2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通过开展“三品一标”品牌建设,“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攀枝花晚熟芒果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今年,已全面启动“攀枝花芒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各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芒果品牌培育保护措施,完善地方标准规范,建立了芒果统一开采上市制度,杜绝芒果早摘和冒牌行为,促进了全市芒果种植生产效益的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当前全市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足

    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在生产、加工、销售领域的宣传方式简单,缺乏有效的宣传载体,有关机构、生产经营者对涉及标准化生产的法律法规学习、贯彻和利用的深度、广度需进一步加强;
    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还未真正感受到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自身动力不足,“等靠要”倾向突出;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以及农业经营模式的惯性作用,相当部分农户对现有标准的执行缺乏主动性,全市农业无标准生产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影响了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进。

    (二)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我市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体系覆盖面、覆盖率还有待提高。目前,现有的农产品标准存在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培育高标准、规模化经营的拳头产品,农业整体优势不能较好的发挥;
    现有的标准化体系大多集中在生产技术环节,缺少生产环境、质量安全、包装、运输、加工、销售以及管理工作环节的标准,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优势农产品品牌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存在单一产品品牌“散、乱”,品牌优势不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成熟,组织实施主体不健全,影响标准化生产带动作用的发挥

    目前,农产品生产、加工新型主体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对全市农业标准化推进作用有限,农户、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及示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推广服务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家庭生产目前仍是全市主要生产组织方式,对广大农户的培训指导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标准化生产推进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相关配套体系尚未有效形成,当前农业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工作建议

    (一)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进一步制订完善我市地方农业标准体系

    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要求,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质量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为目标,政府应加快完善全市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践和经验总结,修订完善现有主要优势产品的标准规范,指导相应产业的发展壮大;
    对有潜在后发优势的品种体系,尽快组织制定与品牌配套的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产品质量标准;
    针对当前薄弱环节,制定全市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规范,促进农业服务体系功能建设;
    农业标准属科技成果,对技术水平高、效益显著的农业标准,应纳入相应的科技进步奖励范围,以促进全市农业技术进步。

    (二)按照适度规模要求,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标准化生产推进的组织化程度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前提。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政府应积极利用农村综合改革多种措施,加快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优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的产业环境;
    充分发挥涉农协会、生产合作组织、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的产业整合服务功能,指导培育以家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农户实现生产标准化,提高全市现代农业标准化的覆盖面和覆盖率;
    政府应加大标准化生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依法加强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和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实施监管,进一步营造产业发展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发展。

    (三)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增强农业标准化的内发动力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政府应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体系。结合《商标法》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服务组织,发挥我市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开展系列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优势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登记工作,利用法治手段丰富农业标准化的推进方式,大力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产业基础的优质品种创建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持续做大做强芒果、枇杷等具有特色产业优势的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依法开展证明商标注册,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农业标准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重点培育扶持一批专业化、本土化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业流通体系的不断优化。通过农产品品牌化实现农业效益的提升,增强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内发动力

    (篇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可靠保证,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对此,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结合县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专题调研。为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研的目的

    此次调研将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认真细致地对全县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殖基地、设施农业以及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进行摸底调查,总结和整理近些年来全县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做法,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我县农村产业兴旺的因素和农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学习和参考兄弟区县和省外区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充分结合我县县情,立足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研拟分九个板块进行

    (一)农业发展基础调查

    种植业:耕地面积及区域分布(其中,水浇地及占比),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耕地亩产及效益,主要农产品品种及销售,农业机械拥有量及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循环农业发展等情况;

    畜牧业:可利用草场面积,牲畜舍饲养殖规模及区域分布,主要畜禽养殖种类及各肉类产量,牲畜存出栏,牲畜粪便再利用等情况;

    林业:农民在造林、育苗、林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直接受益等情况;

    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规模及年龄、性别构成,劳动力素质(受教育程度),劳务输出情况,劳动力转移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中的占比。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摸底调查

    基本情况:龙头企业数量、规模,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及加工量,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科技及创新,相关政策的享受等情况;

    带动发展:带动农户的形式及规模,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发展中风险承担方式,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所生产产品的销售市场及竞争力,吸纳劳动力就业等;

    问题与建议: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外部环境带来的困难,以及相关诉求及建议等。

    (三)专业合作社的摸底调查

    基本情况:专业合作社数量及注册资金,出资成员及构成,合作社主营产业,生产经营和资产收益等情况;

    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户参与程度,生产基地规模,产销衔接,相关制度建设,政府扶持政策等情况;

    问题及建议:自身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诉求及建议等。

    (四)规模化种养殖基地的摸底调查

    基本情况:规模化种养基地区域分布及特色,种养殖规模,产品的产销情况,相关政策的享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情况;

    发展能力:标准化种养,与市场的对接,种养技术的引用及创新,带动当地发展等情况;

    问题及建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诉求。

    (五)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评估

    基本情况:设施农业数量,设施农业种养规模,设施农业发展布局,设施农业的品种结构及经营主体等情况;

    发展潜力:设施农业产业链构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效益,科技引用创新及推广,带动农户和当地经济发展等情况;

    问题及建议: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及困难,相关的对策建议等。

    (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

    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七)相关农业政策落实及涉农改革情况调查

    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农业补贴资金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等情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八)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摸底调查

    主要包括:乡村旅游业发展,农村文化创意,农村养老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等。

    (九)兄弟区县及省外区县的经验借鉴

    主要包括: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学习和了解兄弟区县和省外区县在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拟分组进行,并针对具体内容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交流座谈、入户走访以及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

    四、调研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5月17—5月25日):设计调研方案及调查问卷,明确调研重点和对象等。

    调研阶段(5月28—6月8日):对全县农业发展进行全面调研。

    数据及资料整理(6月11日—6月15日):资料收集及整理,并赴兄弟县域及外省区进行考察学习。

    报告撰写(6月19日—6月29日):进行报告的撰写及补充调研,形成初稿并进行讨论、修改,并征求意见和完善。

    形成终稿(6月30日):提交最终调研报告。

    五、调研组成员及分组

    (一)调研组成员

    (二)职责任务及分组

    第一调查组任务内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殖基地的摸底调查(调研内容第二、三、四项)

    第二调查组任务内容: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评估、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摸底调查(调研内容第五、八项)

    第三调查组任务内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农业政策落实及涉农改革情况调查(调研内容第六、七项)

    第四调查组任务内容:农业发展基础调查(调研内容第一项)

    注:各小组工作人员中加下划线者为此次调研摸底调查工作具体联系人,负责被调研单位的协调联系,协助副组长做好调查工作衔接、数据统计及材料汇总。

    六、工作要求

    1.请调研组成员统筹安排好各自工作,积极参加调研活动。调研涉及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并安排专人参与调研,大力支持调研工作。

    2.参加调研的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学习、主动工作、讲究方法、深入思考,提建议、献良策,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

    3.各调研小组要围绕分工任务,结合实际开展摸底调查,并根据县委县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分析相关工作现状及发展情况,涉及调查问卷的认真仔细填写,最后要形成以基本情况(现状)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的对策建议为主要内容的调查汇总材料交调研组。

    (篇三)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加快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优质粮、精细菜、养殖业、豆制品”四大产业,强力推进农业特色园区、精品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几年来,全区小麦播种面积38万亩,平均单产达430公斤,总产16.34万吨。水稻平均单产达581公斤,总产达20.916万吨,粮食生产整体稳定;
    全年肉类生产达2.0万吨,禽蛋总产达2.63万吨,水产品产量1.85万吨;
    蔬菜种植面积13.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02万亩、酥瓜2.5万亩,年产各类豆制品2.5万吨。

    目前,全区启动建设了区级以上各类园区9个,其中省级综合性园区3个(高皇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架河4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及**粮油加工产业园区)、国家级及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许家岗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和聚和省级蔬菜标准园)、市级特色精品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4个(亚鹏盛农酥瓜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鑫农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许家岗循环生态园和绿丰蔬菜精品园)。各园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推广物理生物病虫害防治,开展良种引试示范推广,购置配套先进适用农机具,在引领全区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园区雏形基本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初现。

    二、主要成效

    (一)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初步形成了芦集、贺疃10万亩全国绿色稻米及15万亩绿色小麦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沿淮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大豆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田集、芦集、**1万亩酥瓜生产基地;
    高皇张岗食用菌周年化生产及加工基地;
    高皇万亩蔬菜生产基地;
    泥河塌陷区水产养殖基地;
    古沟、平圩、祁集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年产3万吨的祁集、平圩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平圩、高皇、芦集120万只的蛋鸡养殖基地;
    高皇张岗优质葡萄栽培基地。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高皇10万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架河4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等3个;
    创建高皇省级萝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建成市级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3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高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年考核获得优秀。

    (三)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个、42个,家庭农场10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2个、市级6个,全区已有土地流转面积达18005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1%。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快,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到35万亩(其中10万亩水稻、15万亩小麦和10万亩大豆),注册绿色食品品牌5个、产品18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个、产品4个,有机品牌3个,拥有省级著名商标5个。《**酥瓜保护地栽培技术规程》和《**酥瓜》两项省级地方标准通过审定,**区酥瓜被评为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加工总产值达50亿元,占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的60%以上,其中市级龙头企业的22家,**年实现产值29亿元。

    (四)标准化养殖建设取得突破。创建了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小区6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引进正邦、德林两家大型养殖企业,分别投资6个亿,预计带动近千户贫困户通过租赁、入股发展养殖,实现脱贫。

    (五)产业扶贫成效不断凸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1年以上用工合同,给予经营主体2000元奖补、贫困户1000元奖励,连续奖励三年。目前,涉及全区共24家企业,带动146名贫困户实现增收。贫困户以“两免”贷款资金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每年获得不低于贷款总额6%的分红。目前,全区7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统筹了1672户小额贷款。按每村40万元的标准在6个贫困村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并给予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补助,带动1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发展现代农业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由分管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农林局,安排专人2-3名,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工作调度。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具体负责。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发展氛围。每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全区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及区委区政府有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和有关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经验、科学技术等,积极营造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政策扶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是创新方式,强化技术服务保障。大力发展农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先后组建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队、动物疫病防控服务队等30多个服务组织。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手机短信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情、农事及病虫情况。农业部门开展科技示范户活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划片包干,深入农业园区建设一线,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

    四、主要体会

    回顾近年来农业园区建设,最主要的体会有四个方面:政策是基础、领导是保障、科技是支撑、投入是关键。

    一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是促进地方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全区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好政策带来的益处,切实调动了全区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农业顺利发展。

    二要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工作组织领导和管理,统一思想、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这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工作,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全区上下能够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相互协作配合,为全区现代农业园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要大力强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这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区大力实施了小麦良种推广补贴、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等项目,连续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提升行动,在农业园区中推广应用了一批新品种、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提升了园区经济效益。

    四要积极争取和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这是促进全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近五年来**区发展现代农业投入资金达1亿元,各乡镇投入资金达2000万元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项惠农资金及项目资金6500万元,有利地促进了农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看,**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园区建设任重而道远。一是政策资金投入少。园区建设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无法启动实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工企业、信息服务网络等建设发展滞后。二是基础设施配套难。大部分园区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需要,症结所在是投入大、筹资难。三是园区管理机构虚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园区建设初期,需要政府主导,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县区虽然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领导小组,但园区管委会等常设机构均未进入实质性运作,许多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四是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基层农技站撤销、人员编制流失,导致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削弱,农技服务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事农技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太少,无法进行人员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六、工作建议

    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就推进县区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我市农业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优势、最大后劲,是推动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实现在增强特色产业上有新突破,在土地集中、稳定流转上有新突破,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突破,在科技争先、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使之成为市、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农作制度创新的示范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在“十三五”时期持续稳定发展。

    (二)抓住发展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特征,紧紧抓住养殖业和蔬菜两个主导产业,整合资金、技术进行大力扶持,促使两大产业的生产、加工与销售链条顺利延伸。同时,重点提升食用菌、酥瓜、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的档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把一、三产业特别是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示范带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园区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走优势开发、规模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努力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引进和培育新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要引进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

    (四)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省级粮油加工产业园区的示范效应,积极做大粮油、豆制品加工产业,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产业效益,同时在蔬菜、食用菌、酥瓜等特色产业上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逐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对产业链条进行综合考虑,加大对“种—加—销”的协调和服务,对已有的产品和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提升重点产业和部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坚持资金整合,全力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今后几年财政资金应加大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力度,财政支农增量资金应重点用于园区建设,土地出让金也应专门切出一块扶持园区建设。要整合农(林、水、渔)业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落实园区配套建设用地政策,调动园区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六)完善服务体系,引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打造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在园区建设和管理中建立现代园区管理服务体系。一要加强园区管委会机构建设,落实管委会职能、配套经费和专职工作人员,全力做好园区建设的规划、招商、建设等工作。二要创新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围绕我市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技术需求,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实施“1+1+n”(研发团队(即第一个“1”)、地方推广团队(即第二个“1”)、以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等“n”个服务对象)的服务模式,实现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产业技术的集成、转化、示范与推广,逐步形成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层次清晰、工作制度严明、科技支撑有效和服务对象明确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推进农业园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篇四)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为全面了解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4月28日,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民同志的带领下,由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和县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参加的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2012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农业强县的决定》(泗发﹝2012﹞8号)。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三个泗阳”目标,以建设“农业强县”为抓手,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农业、龙头带动突破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支持保护等五大体系,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实施园区建设突破工程,发展基础不断巩固。以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充分整合水利、农机、农开、发改等项目资金向园区倾斜,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目前,园区建有电灌站6座,铺设主干道45公里,开挖排水沟35公里,桥涵220座,电力主干线25千米。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食用菌和蔬菜生产加工项目不断云集,园区特色产业更加凸显。目前,园区建成投产的高效农业项目已达68个,开展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镇、示范村活动,建成国家级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稻麦)基地。

    (二)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突破工程,主导产业日益彰显。以五大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现代林业、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现代园艺业、现代渔业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彰显我县特色主导产业。现代林业。目前,全县拥有成片林60万亩,保护林地38万亩,其它经济林3.65万亩,建成绿色示范林46个。现代种植业。目前,共实施部省级粮食高产试验示范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32个,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认定52.5万亩,“三品”认证面积占耕地面积96.02%。现代畜牧业。目前,全县生猪规模养殖户831户,养羊4256户,存栏蛋鸡2000只以上养殖场达180多个,规模养殖比例达97%。现代园艺业。目前,全县桃树种植面积达3.2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3.2万亩,设施园艺面积达12.2万亩,认证园艺类无公害农产品150多个,全县园艺业产值达3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现代渔业。目前,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6.8万亩,渔业总产量为8.4万吨,总产值达31亿元。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年,全县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农民0.8万人,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目前,全县已建成农家乐型休闲农庄23个。

    (三)实施农业龙头企业突破工程,引“龙”育“龙”成效明显。目前,全县共引进各类农业项目159个,协议引资32.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创建市级龙头企业56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

    (四)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突破工程,规模生产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建成规范化土地合作社348家,土地流转面积达59.3万亩,每个乡镇(街道)都建成1个以上不低于3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方,全县已建成连片3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方达22个,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优良品种推广,打造一片土地连片成方、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业明显的循环农业示范区。

    (五)实施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突破工程,服务载体建设加快。目前,各乡镇(街道)都建成为农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加大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南农大、南林大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力度,先后建成现代循环农业研究中心,设施蔬菜(食用菌)研究中心、南林大杨木加工利用研究院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到**年底,累计引进“三新”项目48项,建成园艺种苗繁育中心3个、优质种畜禽中心3个、水产种苗繁育中心2个。

    (六)实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突破工程,合作服务健康发展。目前,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700家,入社农户19.7万户,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达90%以上。近年来,有5家专业合作社受到农业部表彰,12家受到省表彰,61家受到市表彰。

    (七)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工程,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全县有可耕地面积106万亩,截止**年底,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8.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45.9万亩,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村235个,高标准农田面积达75.43万亩,比重达71.16%。

    二、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三农”资金的投入达不到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一是财政投入偏少。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但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力度仍然不足。特别是向上争取的项目资金到位慢,配套资金保障难,奖励经费兑现难,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如:**-**年由农委系统直接管理实施项目156个,资金合计1.8亿元,资金拨付到位0.44亿元,资金拨付率仅为24.4%。其中,**年实施项目72个,项目总资金达7997.6万元,拨付资金3025.4万元,资金拨付率为37.8%;
    **年实施项目84个,项目资金为9990.53万元,拨付资金1287.6万元,资金拨付率仅为12.9%。**-2012年,尚有0.74亿元未拨付。农民培训工程每年需要县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目前每年均未到位。二是融资渠道不畅。发展现代农业投入大、周期长,客观上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但农民除了能获得少量的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一些涉农企业普遍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资产抵押,获得大额贷款很难,大都靠高利息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如:**加华康宏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招商引资落户的农业龙头企业,虽然盖了大面积厂房,但是用地为农用地,且均以流转方式租赁,无法办理房产证,厂房无法用于抵押贷款。泗阳县洪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由于该企业为**年招商引资新建企业,不是本地龙头企业,且由于渔业生产的特殊情况,前2年生产过程中盈利率无法达到40%以上,因此该企业在融资基本条件上未达到要求,无法进行融资,严重影响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三是项目经费分散。农业基础设施、成果推广、科研、生产和流通等方面的项目经费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了“撒胡椒面”的现象,财政资金难以整合、合理配置。

    (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达不到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是科技服务团队力量薄弱。农委机关和下属单位人员多年缺编(目前农委机关编制人数为25人,现在仅有11人,下属单位缺编16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心缺编29人),农业系统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一直得不到充实,55周岁以上的人员占60%以上。乡镇农技人员不但不足,知识结构也不合理,而且兼职较多。林果、水产、农技等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乡镇为产业服务无专职人员。农业部门装备简陋,监测、分析化验设备短缺,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制约。二是农业科技人才缺乏。近几年我县虽然从外地招录一些本科生、研究生充实队伍,大多数人员因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而跳槽、回原籍或选择大城市就业,真正留下工作的没有几人(如**年我县以人才引进形式从外地引进8名研究生,至今仅留下2名;
    **年招录引进8名本科及以上事业单位人员,仅有1人为本市人员),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本土型人才严重缺乏。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到位。宣传手段与生产实际存在“线断网破”现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慢,科技入户、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达不到全覆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效率低。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达不到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目前,农村从事业农业劳动的人口中,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的留守老人,许多农民靠老经验老办法种地,不会应用科学种田,不会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不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在农村缺乏知识型、开拓型的新型农民。在农民素质还未达到现代农业要求的情况下,一方面,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或价不高,另一方面,市场所需要的农产品又很难生产出来,农业结构调整在低水平上重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四)农业项目建设用地的指标达不到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随着国家耕地红线吃紧,近年来,许多高效农业项目因无土地指标供应,而无法落户建设。服务平台,农机库房(场)等建设,也受用地指标制约,只好“望地兴叹”。例如我县“穿城无害化处理厂”项目,作为**年全县50项重点工程的项目,于**年10月签订合同,总投资1000余万元,于**年6月峻工,但刚刚峻工投产,却因土地指标未落实,被迫于**年7月全部拆除复垦,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打造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一是打造主导产业,做大基地规模。要把壮大主导产业基地作为主攻方向,按照规模大、潜力大、带动大、效益大的标准,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好乡村,重点打造设施蔬菜、优质稻米、食用菌、规模畜禽、高效水产和杨木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高起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逐步形成成子湖周边乡镇的优质稻米和高效渔业,爱园、王集的食用菌,众兴、三庄、李口的设施蔬菜,张家圩、里仁、穿城的奶牛养殖,木业园区、临河的杨木加工等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养殖专业基地,着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格局。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做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中药材种植、食用菌、蔬菜和林果种植、杨树种植及加工等特色产业。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要强力招引国内知名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扶持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跟踪促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项目落户,特别要在蛋鸡蛋品加工、生猪屠宰及加工、有机肥料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上实现突破。三是落实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一要靠自己育“龙”。要积极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产业化核心。同时要通过联合重组等手段,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一批规模大、群体优势明显的产业企业集团。二要靠招商引“龙”。要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增强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帮办水平,招引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三要靠政策强“龙”。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向重点龙头企业倾斜,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乡镇创业园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载体,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和认证,积极向外推介,力求建成更多的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

    (二)强力推进强农惠民战略,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是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我县杨树之乡、绿色生态、最美县城等特色优势,创优质地板、优质稻米、优质水产、优质果蔬等农业品牌,提高我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二是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米、优质果蔬、优质水产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是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三要强化农机操作人员培训。重点加强农机使用知识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

    (三)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在维护和改善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生产环境上下功夫。一是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成子湖、锅底湖、运河风光带开发,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妈祖文化园项目建设,围绕绿色发展、泗水文化、杨树文化等精心包装打造,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自驾游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垂钓、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二是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三是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做大做强农产品营销网,采取“互联网+”创业模式,鼓励建设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站,让更多的人参加网络销售创业。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设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四)强化“重中之重”意识,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上下功夫。一要加强政策扶持。要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切实达到总量增加,比例提高;
    要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向,更多地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等农民直接得益受惠的项目上;
    要及时拨付向上争取来的项目资金,并兑现各种配套和奖励,推进项目的实施;
    要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保障高效农业龙头企业引进落户;
    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二要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提升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设立机构,配齐人员;
    要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等参与农业服务;
    要充实农业系统农技人员,解决缺编和队伍老龄化问题;
    要组织开展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为农服务本领。三要提升组织领导水平。县乡党委政府都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加强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我县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现代农业 标准化 调研报告 推进 情况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