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经典阅读
  • 学习工具
  • 成语大全
  • 歇后语
  • 周公解梦
  • 名人名言
  • 格言
  • 经典语句
  • 百花范文网 > 实用工具 > 学习工具 > 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时间:2021-05-05 17:32:59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省委安排,我就海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了调研和一些思考,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海东乡村发展的现状

    海东虽然已经撤地设市,但是大农村、小城市的格局没有改变,农村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是海东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重要基础。海东农村发展基础条件良好,平均海拔在2300米左右,总土地面积13160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土地面积1.9%。其中:农用地面积1578万亩,占国土资源面积的80%,农用地面积中耕地面积318万亩。全市乡村户数32.38万户,农业人口134.26万人,乡村劳动力总资源85.09万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0.7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23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4214家,省级示范社总数达到17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21家,市级126家。省级认定现代农牧业产业园4个,分别是海东富硒现代产业园、互助县塘川现代农业产业园、乐都区果蔬产业园、海东“黄河彩蓝”高原现代菜篮子产业园。

    海东市乡村星罗棋布、农业人口集中,是我省发展农业的重点地区,乡村振兴优势明显。一是区域地位不断提升,海东市是联结“兰市-西宁城市群”的纽带,区位重要性和交通优势明显,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开展城市群建设的背景下,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市群内部联动,区域分工逐步明确,进一步摆脱兰市、西宁对我市产生的两头虹吸效应,促进海东市快速崛起。二是产业融合发展有后发优势,海东市是兰西城市群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河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带和休闲度假地、特色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基地,旅游、物流、康养等行业的发展优势明显,黄河彩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创建,“种养+”模式不断深化为海东市大范围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自然禀赋日益凸显,海东市属于我省海拔最低的地区之一,湟水、黄河灌溉着富硒富鍺等高质量土地,加上独特的冷凉气候,共同造就了“黄河彩篮”农牧业生产基地,为西宁、海东等市县源源不断地供应着高质量农产品,随着我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河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十分明显,为高质量、放心农产品夯实了基础。四是乡村文化积淀深厚,作为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历史上物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较为频繁和集中,民俗文化的延续性较为完整,乡风民风热情淳朴,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交织绘就独特的百利河湟文化图。五是地方财政能力较好、民间投资也相对活跃,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农村牧区发展的投资渠道,形成相对有力的资金保障。

    但是,我们也看到,海东在乡村振兴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海东市是国家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重点地区,是全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全市177个贫困村几乎都分布在地处干旱山区的黄河谷地北岸山区和湟水河南北两山山区。这些地区生态脆弱,群众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群众脱贫难度大,难以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以农促牧工业、以工业带动农牧业的产业良性循环和产业格局,贫困群众脱贫后进一步巩固提升难度大。二是农村农业发展的驱动要素紧缺。突出表现在“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缺产业”上,导致农村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足,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城结构不合理,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缓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新兴支柱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尚未兴起。三是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农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理,成为新的污染源。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资源转化利用率不高。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导致土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耕地地力持续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房屋修建、道路河道设施建设、乡村企业选址等缺乏长远打算,严重缺乏规划意识,往往排列无序,随意修建,导致后期调整和实施时困难重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明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乡村道路建设仍需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农村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还比较薄弱,看病上学远、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较少。五是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加速向城市地区转移,“空壳村”、“老龄村”等成为普递现象我区的部分山区,农村贫困户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参与本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产业发展政策在一些村难以落实,产业发展受到人力限制。六是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还不够强,农村年轻人因常年劳务输出在外,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村级组织带动缺乏活力,少数村出现“无人可选”问题,村级组织建设上缺乏新鲜血液。

    二、海东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海东已经建成了617个新农村,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去看,这些新农村标准、档次明显不够,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没有充分衔接起来,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迫切需要升华。我们将认真领会乡村振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标准,积极谋划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和具体路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着力构建有“奔头”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海东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最多、农村规模最大,是脱贫任务最重、民生改善压力最大的地区。我们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大做强“高原、富硒、绿色、有机”品牌,结合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因地制宜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扶贫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色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有效扩大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效益,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同时,紧扣“短期有收入、中期有产业、长期有就业”目标,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链条式”推进精准脱贫工作,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脱真贫、真脱贫。着力推进与无锡市东西部协作援建工作,全力实施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助医助学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面貌改变的有效途径。省委王建军书记在海东调研时强调,“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旅游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创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海东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宗教等多种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注重把河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互助县油嘴湾田园综合体、乐都卯寨景区、民和七里寺花海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力打造黄河沿线的循化撒拉尔水镇、化隆“拉面小镇”、民和喇家遗址、官亭特色小镇,湟水河沿线的平安光伏小镇、乐都凤山新城和柳湾古镇、乐都瞿昙镇等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光的美丽村镇,使传统村镇、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等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广大农民幸福地生活在美丽家园。

    着力构建有“颜值”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海东是青海的东部门户,山清水秀,气候适宜是较为突出的资源优势,也是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金色名片。近年来,海东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高标准开展南北山生态绿化,持续开展百万人植树造林绿化“大会战”,下大气力实施青海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黄河、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掀起了一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环境建设,确保青海东部门户天蓝山青水绿。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制定乡村发展规划体系,划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红线。坚定不移发展生态农业,着力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持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坚守环保底线,坚决杜绝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坚持“三绿”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春秋两季造林大会战,实施120个高原美丽乡村和10个美丽城镇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1.66万户,守护和建设好黄河、湟水河两条母亲河的生态,扮靓城乡颜值,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着力构建有“乡愁”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海东是河湟文明的发祥地,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在传统村落保护、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很好的优质资源和潜力空间。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积极发掘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河湟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持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整治宗教迷信活动、“红白事”攀比消费等不良习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实现山美、水美、城乡美的同时,实现人更美,不断提升海东的美誉度。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巨大,我们将大力培育和重塑新乡贤的重要作用,包括离退休人员叶落归根指导发展,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农村能人带头示范引领,推动新乡贤在公共事务决策、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民俗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着力构建有“和美”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乡村稳,基层才能稳,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从海东的情况看,虽然大多数农村地区基层组织体系健全,作用发挥也比较正常,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基层组织形同虚设的现象。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以“三基”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抓好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乡村组织建设,既实现体系健全,又实现作用发挥,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强化对“三农”干部的培养、储备、管理和使用,全面向农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去年的村级换届中,我们选派14名机关年轻干部担任14个软弱涣散村的党支部书记,效果良好,我们将继续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充分保障和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我们将积极引导各村级组织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适宜乡村建设发展的理事会、保洁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全力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一个个美丽和谐的平安乡村。同时,继续紧盯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营造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打造祥和安宁的和美乡村。

    着力构建有“活力”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对于海东来讲,现在农村有大量闲置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资源、空闲民房是资源、民俗文化是资源等等,让这些空闲资源活起来,加快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步伐,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我们必须着力推动解决的题中要义。我们将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机遇,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扩大农民资产性收入。实施好农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整合财政、扶贫、农牧等部门涉农资金,采取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运用金融信贷杠杆放大资金投入,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大适合农业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供给,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我市农信社改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实效,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这项工作,积极筹建平安村镇银行,组建海东信保集团,为乡村振兴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三、破解海东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

    就海东近几年农村发展的实际来看,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化建设和开放程度低、人才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乡村发展的瓶颈、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难题,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重点课题。

    着力夯实基础设施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一些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必须加以改变”。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对推进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海东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气候环境在全省有着很大的比较优势,但由于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好的产品推向市场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宜居宜业的优势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就拿一些县区的乡村旅游产业来讲,路和水成为提升品质,扩大影响力的最大短板,垃圾处理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气”以及住房、产业发展这些重点来补短板、强弱项,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排污、垃圾处理等问题,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特别是在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中,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双重需求,统筹规划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优化乡村服务功能,持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推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着力强化乡村信息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乡村经济发展要追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实现乡村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加快城乡信息化协同发展。海东农村面积大,很多农民都居住在脑山浅山地区,信息化程度低,很多农产品没有销路、市场空间狭窄,进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只有大力发展乡村商务经济,打开销路、扩大市场,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城市,才能保证农民增收。我们将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模式,加快优势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等新兴市场对接,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等,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这些年,我们在加快农业对外开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效果也比较好。我们将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加大农产品对外出口力度,着力提升青海高原暨河湟农产品展交会品质,打造全省“农”字号一流展会,充分展示和营销海东乃至全省的优质农产品,倾力打造外向型农业。

    着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实现科学决策、创新发展,才能强有力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几年我们着力培育的互助油嘴湾田园综合体、乐都卯寨景区、民和七里寺花海,以及养殖专业户、品牌电商企业等等,都是一些有创业精神和聪明才智的各行各业人才示范实践的结果。今后,我们将积极推动大学毕业生和先富起来的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优秀企业和团队,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推动建立乡村发展多元机制。同时,下大力气培养农村能人,精心遴选一批乡村发展的带头人,加强培训,重点支持,使能人带动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抓住海东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去年海东市委市政府组团到西宁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学习考察乡村旅游,到海北州学习考察全域旅游,又先后派县区、乡镇干部分批考察学习。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住关键因素,注重核心要素,才能牵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重点突破、全面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把握不同村庄变迁的发展趋势,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海东组团学习考察和自身发展实际来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我们全力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农村产业培育、农民工就业培训等过程中,时刻注重在发展中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切实从广大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出发,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入手,做好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统筹与协调,制定切合乡村发展实际和城乡一体、城乡融合的政策措施。对具备条件的村庄,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统筹兼顾保护和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推动乡村特色化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注重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典型引路,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操作性。在规划建设中,突出海东民族民俗丰富多彩、人文历史悠久深厚、自然地理斑斓多彩等特点,根据不同县区、不同乡镇的地域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体现乡土风情,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统一规划至关重要,我们围绕景观打造、产业培育、基础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委托有资质有实力的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力争一步到位,绝不搞一哄而上、无序开发,更不搞低水平、低档次重复建设。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保持历史定力,扎实稳步高效推进工作,使规划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同时给后续发展留下空间。

    注重城乡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为代价”。近年来,我们注重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重视统筹黄河、湟水河两大流域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很多不足,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交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方面。针对海东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承载力较弱的市情,我们既要放开政策、打破城乡阻隔,推进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又要解放思想、敢于实践,积极探索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构建县城、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梯度适中、协调发展的就地城镇化体系。重点是加快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建设星罗棋布、宜居宜业的小城镇,让广大乡民在当地安居乐业,留住农耕、田园、土地这些基本元素,留住乡村的“根”。同时,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紧扣共享发展。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突出最直观的依然是公共服务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短板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将下更大的功夫,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建立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均等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将全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加大社保扩面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通过制定住房、落户、发放补贴、提供创业用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更多外来优秀人才和回乡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进“拉面经济”发展,强化品牌打造和示范引领,提高示范店、连锁店的影响力,让青海拉面经济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全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好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重复、资源分散以及特殊教育“小散弱”等突出问题,依法依规加大“控辍保学”力度,集全市之力打造海东优质教育品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合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提高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加快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和市人民医院提档升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真正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上的普惠到实质上的公平,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热词搜索:振兴 加快推进 调研报告 乡村 战略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乡村 乡村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12篇 乡村x 乡村个人事迹先进材料 乡村乡镇干部疫情先进典型事迹材料5篇 乡村乡镇干部疫情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合集 乡村乡镇干部疫情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合集_先进个人 乡村书记讲党史专题党课 乡村书记领导讲话 乡村五年发展规划怎么写 乡村五年规划模板 乡村交通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乡村产业创意类比赛 乡村产业升级的问题 乡村产业发展培训个人总结11篇心得 乡村产业发展培训个人总结11篇心得体会 乡村产业发展培训个人总结4篇心得体会 乡村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乡村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乡村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乡村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乡村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乡村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乡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全文 乡村产业振兴汇报材料 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乡村产业振兴的案例 乡村产业振兴的特征 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案例 乡村产业振兴策划方案 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人大代表心得体会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汇报 乡村人才振兴座谈会发言提纲 乡村人才振兴措施 乡村人才振兴规划方案 乡村人才振兴讲话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乡村优秀校长先进事迹 乡村优秀青年教师推荐表 乡村传统文化的意义 乡村体育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保洁员的岗位职责 乡村健康服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