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读书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百花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原创征文(七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原创征文(七篇)

    时间:2021-05-31 01:13:30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深入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反腐败工作决不能松懈。回首望去,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克服种种困难,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峥嵘岁月,让我们对这来之不易的成就,倍感珍惜。如果不惩治腐败,任其滋生蔓延,不仅改革开放有失败的风险,我们党也可能失去民心,动摇执政基础。

    反腐败工作决不能僵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到成立监察委员会,我党不断完善反腐败的体制机制,零容忍惩治腐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体现出我党不断勇于自我革命,勇于创新的品质。

    反腐败工作决不能停止。进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为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有力保障。

    篇二

    改革创新一直在路上,从新中国成立甚至从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改革就已经开始了。到1971年时,中国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和经贸关系,而且冲破重重阻力取得了我国在联合国应得的地位。我国在经济上的改革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农业上先是土地改革,简称土改。从分田到户到农业合作化,再到人民公社;
    工业上是公私合营到国有化,从苏联、捷克等国家引进技术、人员、资金大办轻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和日本建交后从日本引进技术、人员、资金大办现代钢铁工业等等,所以说,改革开放在中国从来就没停止过。

    世界的工业经历过几次革命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国的工业起步晚,可以说全是从他国搬来的技术和设备,那时的中国面临着没有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的绝境,无从下手,但是中国人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劲,不懂就学,大量的留学回来的学子,他们有技术,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他们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新中国成立,政府对工商业改造,大量的工厂相继建立,中国的工业才有了起色,直到改革开放,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有资金进入中国,我们的做法就是先学习,在超越,中国人不满足于学习他国的技术,国家领导人也提出要敢于创新,创造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先进技术,要让我们学习国外变成国外学习我们,中国的工业要赶超国外发达国家。

    中国的工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个领域都有举世瞩目的成绩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到如今,中国已位居全球第一产钢大国,时速350公里的国产高铁驰骋在华夏土地上,中国的汽车、彩电、通信等210种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从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到遨游太空的神舟七号;
    从闯入全球超级计算机十强榜单的曙光万亿次计算机,到名列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中国工业在载人航天、大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卫星导航等一些尖端领域,同样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些名言提到的螺丝钉,后被赞为螺丝钉精神,即像螺丝钉一样爱岗敬业。雷锋这些朴素的表达,深刻地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义。如今的我们,也是这时代浪潮中的一份子,我们也将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哪怕是一个螺丝钉,也要保证他的质量和精度,即使我们不知道这个螺丝钉被装在哪个小零件上。也不知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里,但是它代表着我们的一份坚守。一个人做到一时敬业很容易,但要做到在工作中始终如一,将敬业精神当作自己的一种职业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因为前面做得再好,也可能会由于最后的不坚持而导致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中国的改革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一份子,理应赶上这高速飞驰的列车,在改革中爱岗敬业。

    篇三

    4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40年的改革开放,却让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了让世界叹为观止的生动景象——百业待兴的国度,山山水水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社会安宁祥和,人民安居乐业,一副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时代画卷,正在亿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中徐徐展开。

    东河变美了

    儿时的记忆中,家乡旺苍的东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更是我和小伙伴们游玩的乐园。

    那时,东河拥有宽阔的河面,清澈见底的河水中,鱼儿游来游去,绿绿的水草随着水流不停地摇曳摆动。河的两岸,干干净净的河床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一块块因水冲击而成的沙滩便是我和玩伴们的乐土,栖息岸边觅食的各种水鸟不时腾空而起,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风光浑然天成。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依恋的东河变了,变得又脏又臭。河水一年年减少,河道、岸边布满各种垃圾,采砂的船只、运沙的车辆来来往往,岸边不远处的造纸厂排出的废水流进东河,不仅污染了河水,还散发着刺鼻难耐的气味,人们渐渐远离了东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环境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正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今天的东河早已旧貌换了新颜。几年前,河的岸边建起了集防洪、观光、纳凉于一体的大堤,堤坝上栽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和精美的园林景观。干净宽阔的河床、清澈幽蓝的河水,东河变得越来越美了。大堤上杨柳依依,人们穿行在柳树下的绿道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新变化,享受着新时代的新生活。

    工作快捷了

    我在广旺集团《广旺能源》报社工作了14年。如今,我虽然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时常会想起曾经关心帮助我的老领导、编辑老师和同事,想起工作中的那些苦和乐。

    《广旺能源》(原名《广旺矿工报》)创办于1965年。一路走来,《广旺能源》可谓是一路坎坷一路歌。

    改革开放初期,广旺地区没有理想的印刷设备,加之《广旺矿工报》的印数达2000多份。为了确保报纸按时高质量出版,报社经过多方走访和性价比论证,最后确定在《四川工人日报》社印刷厂排版印刷《广旺矿工报》。

    当时,交通、通信十分不便,报社的编辑们轮流每周怀揣稿件、乘坐绿皮火车前往位于成都的《四川工人日报》社,编辑出版当周的《广旺矿工报》。仅往返路途就需要两天。而且,报纸印好后,编辑还要将报纸从成都背回报社。期间,乘车的拥挤、赶不上车的焦虑、风霜雨雪的考验等经历,至今仍是老编辑们时常谈论的话题。

    后来,企业有了自己的印刷厂,距报社有4.5公里的路程。编辑们每周或骑车、或走路,往返7、8次到印刷厂排版、校对报纸。由于是人工铅字排版,工作效率低,一段时间,周末加班成常态。

    再后来,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化,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一代代广旺人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中,企业发展壮大了,总部机关由县城搬迁到了市区,办公条件、工作效率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装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室里,《广旺能源》的编辑们充分享受着信息化时代网络办公给工作带来了快捷和方便——电脑上修改稿件、互联网上传送稿件和照片。而报纸的排版也由铅字排版变为激光照排,彩版印刷代替了黑白印刷,报纸的版面变得更为美观、大方,编辑们不仅圆了自己“广旺报人”的梦,还为矿区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人才,为繁荣企业的新闻、文学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生活富足了

    父母生养了四个子女,我在家中排行老大。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缘故吧,十五六岁的我特别能体谅父母的辛劳与不易,总想多为父母分担些家务。每周星期天早上,完成父母交派的一家六口改善伙食的采买任务便落在了我的头上。

    当时,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星期六下午,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清洗父母和弟妹的衣服、整理家务、完成作业。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拿着母亲交给的钱和肉票、副食票等票据,匆匆赶往县城供应站采买。因为,去晚了,一家人的“牙祭”就要泡汤。

    记得一个寒假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和小红结伴冒着刺骨的霜风赶往供应站。当时,因为快过年了,尽管我们去得很早,可到那一看,卖肉、卖副食的柜台前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

    供应站的门市部要八点钟才开门营业,大家在霜风中搓着手、跺着脚耐心地等待着。

    当柜台前的门一打开,队伍就开始骚动起来,人们全都拥向柜台。我和小红被挤得连气都喘不过来。还好,不一会,供应站就有人出来维持秩序,大家又重新排队,我俩被强势者挤到了队伍的最后面。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我俩不时向柜台张望并询问猪肉的数量。看着柜台上的肉越来越少,数着排在自己前面的人数,我很是担心。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我排到柜台前时,只听卖肉的师傅说:“小姑娘,今天的肉买完了,明天早点来!”

    “那不是还有半头猪吗?”当时,着急和委屈的眼泪在我眼眶中直打转。

    “对不起,那是给xxx单位食堂留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这就是计划经济年代物资紧缺时期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市面上的物资慢慢丰富起来,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色衣物和食品琳琅满目,人们不再为吃穿发愁;
    互联网时代,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人们的个性充分彰显;
    高铁时代的来临,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村村通工程、养老医保制度、精准扶贫等大量民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我们不仅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祖国发生的深刻变化,而且还分享着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如今,中国的老百姓已开始追求更高品质、更有品味的生活了。

    回顾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感受新时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常常为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而倍感欣慰,并在心底由衷地祈祷:愿祖国永远繁荣富强,愿人民永远安康幸福!

    篇四

    12月19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矿区干部员工、社区家属、退休职工、以各种形式自发组织收看了当天的直播仪式,收看过程中,大家畅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回想改革开放40年,是我成长经历的40年,也是矿区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记得很小的时候,家处川西一个偏远的乡村,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很多时候解决温饱成了最大的事。要从山里去趟县城需要辗转多个小时,步行数十公里崎岖的山路,很多时候家里要把平时储存下来的土特产拿到城里去卖都需要提前一天出发。

    1993年第一次走进矿区。我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在绵阳火车站乘车时的场景,车站是人流拥挤,杂乱无章,能够登上那唐唯一通往旺苍的列车需要的不只是经济上的支撑,更需要的是能够在体力和耐力上的坚持。每逢春节的时候,由于列车资源调配到了其它各地保证春运工作,就只能拥挤由货运列车临时担当春运工作的列车上,很多时候不是走上列车,而是被人流拥挤上去的。从火车站到矿区,那时很多时候是撘乘进矿拉煤的货车,或者就是乘坐到时唯一的柴油三轮车,迎面的灰尘能够瞬间让人感到矿区环境的脏、乱、差。

    1997年2月,我正式到矿区上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交通工具的变化,更多的是矿区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无论是火车还是客车,外出交通都变得更加的方便,人们外出的交通方式便的多样化。矿区的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栋栋耸立的楼房取代了低矮的平房,窗明几净、绿树成荫,员工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今天,矿区的变化更是可以用一个惊喜形容。综采、综掘、机械化开采的不断投入也让煤矿人的日子逐渐变得扬眉吐气,矿区居民居住环境也从矿区延伸到了城里,很多家庭更是居住上了梦寐以求的电梯公寓,过上了体面的城里生活。随着机械化的不加大,企业的效益突飞猛进,也让煤矿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他们不在满足于单一的的物质生活,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互联网,智能化、信息时代的气息在矿区逐渐浓厚起来,网上购物、电子商务,这些以前遥不可及的事物在矿区也变得随处可见,仿佛就是瞬间的变化。

    40年改革开放,40年风雨历程,40年注定会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质变。作为一名的普通的煤矿人,我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也真实的感悟到了国家富强、文明、进步、和谐、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收获。同时,也明白了只有爱惜我们的企业,珍惜我们的岗位,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才能继续开创又一个辉煌历程。

    篇五

    1978年,我四岁,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祖国落后的面貌开始迅速改变,老百姓贫穷的生活开始一天天改善,我家的住房演变史也随之一页页翻开。

    在我小时候,父亲在遥远的煤矿上班,母亲则留守在偏远的农村。她既要耕种一家人的田地,还要艰难地抚育我们姐弟俩。那时候,村里的人家都很穷,房子很简陋。偌大一个村子,看不见一处砖瓦房的影子。倒是在青翠的竹林边,在幽深的水井旁,在高大的榕树下,在清清的水塘畔,到处可见低矮简陋的土墙瓦房。这些土墙瓦房,住起来冬暖夏凉,令人身心舒爽!但若是遇到夏日暴雨如注,就会打得瓦房噼噼啪啪,水花四溅。一部分雨水就会从房顶的破瓦缝里钻进来,掉落在屋里。虽不至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但那恼人的雨水不断地落在在床脚、粮柜,掉在灶台、饭桌等处,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一会儿就打湿了一大片地方,令人不胜其烦!于是,我们姐弟俩,便找来几个锅盆,放在漏雨的地方接水。我的童年,就在这漏风漏雨的土墙房里度过。

    1985年,国家为了切实解决煤矿工人对家庭的后顾之忧,促进煤炭行业长远发展,就针对国有煤矿出台了户籍“农转非”政策。于是就在这一年,我家和全国千千万万个煤矿家庭,告别了艰苦的农村生活,纷纷走进了矿区。由于当时迁入煤矿的家属及其子女特别多,一时人满为患,住房非常吃紧!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家庭就幸运地住进了新楼房。经济条件很差的家庭就住在极为简陋的牛毛毡房里。我家也很缺钱,买不起楼房,就请匠人修建了两间砖瓦房。

    我家这两间房子,一间做厨房,另一间做卧室。小小的卧室只有20个平米,如何睡得下一家四口人?父亲自有“妙招”:他在房中间砌了一堵砖墙,从中隔成两间小房。在里间搭了两张床,父母和姐姐各睡一张床。在外间搭了一张床,供我睡觉。在我床旁边,是一个齐胸高的碗柜。碗柜上放着黑白电视机。在电视机对面的墙壁处,放了一个破旧的沙发。晚上,一家人便挤在沙发上,伸着脖子,昂起头,津津有味地观看电视剧。往往一集电视剧还没看完,我们姐弟俩便直嚷脖子酸疼!

    这住房不仅很狭窄,而且不通自来水。每天,我们姐弟俩放学归家后,就提着一个小水桶,去附近的锅炉房,排队接水。尽管生活条件很差,我们一家人却在这里住了很多年。

    1994年秋季,我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代池坝煤矿上班。当时,全国煤炭行业长期陷入低谷期,经济萧条。代池坝煤矿的煤炭经营,也十分惨淡。我们这些端着“铁饭碗”的矿工,月薪不过三四百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参加工作一年后,就结婚了。婚后第二年,家里添一女婴。由于家底很薄,买不起新房,我家便住进矿区职工宿舍“采煤楼”。采煤楼共有四层,120个单间,每间房的面积仅有15个平方,但这栋楼却住着80多户人家,十分拥挤,人声嘈杂。一家锅碗瓢盆响,十户皆可闻。两口子吵嘴打架,常闹得满楼风雨,尽人皆知!我家三口人,吃住都在这间15平方的屋里解决,是个名副其实的“蜗居”。一张床和一套高矮组合家具,就占用了大半间房子,再放上一台大脑袋彩电和一组沙发,就把房子挤得水泄不通。在门里边,还要搭一张条桌做灶台,灶台上放着电饭煲、电炒锅和油盐酱醋瓶罐,墙壁上还挂着一些餐具,简直要把这间房子挤爆!人从门外走进屋里,只能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游走在各种家什的缝隙间。

    采煤楼没有配套的卫生间,居民们遇到内急,只好三步并着两步,如一股旋风跑出楼道,一头钻入近旁的公共厕所去蹲大坑。公共厕所很少有人打扫,遍地都是烟头、纸屑。夏日气温高,厕所蚊蝇乱飞,叮咬臀部,驱之不去,令蹲厕者苦不堪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矿区一些靠做小生意先富裕起来的人家,便拿出多年积攒的余钱,买下城里的商品房,住进了城里,一时让众人艳羡不已!有一次,我们夫妻俩到旺苍县城购置生活用品,被矿上的熟人邀请到他们的县城新家做客。一脚迈进屋里,顿觉眼前一亮:铺着白色地板砖的客厅又高大又敞亮,三间卧室精致而温馨,厨房、卫生间也装修得十分漂亮!我平生第一次走进如此华美的住房,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漂亮,和自家的采煤楼“蜗居”比起来,那简直有天上人间之别!看到兴头上,我不禁脱口而出:要是将来我也能住上这样的“洋房”,即使睡着了,也会从美梦中笑醒!一句玩笑话,却把身旁的妻子逗得噗呲一声笑。她讥笑我做“白日梦”!

    “万紫千红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2011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改造全国所有煤矿的棚户区的惠民政策。正是这一声关心矿工疾苦的“新雷”响彻全国万里矿区,2015年我家和全国千千万万个矿工家庭,才终于告别了矿区那住了几十年的灰色蜗居,欢天喜地搬进城里的电梯公寓,过上了“万紫千红”的城里生活。我家的新房价廉屋美面积大:接近90个平方,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房间装修得清新淡雅,简洁温馨,让人感觉颇为舒适惬意!我们夫妻俩入住县城新房的第一个夜晚,我动情地对妻子说:真没想到我身为矿工,这辈子还能住上城里的好房子,当真如那年所言——人在床上睡着了,也要从美梦中笑醒哩!妻子也深有感触地说:若不是国家政府和煤矿企业关心咱们矿工家庭的冷暖,我们这一辈子恐怕都没有住上城里新房的好福气哩!我听后,也深有同感。于是,一股浓浓的感恩之情从我心底涌起来!

    是啊,饮水须思源,做人要感恩!而今,我时常想起在改革开放这四十年里:我家的住房能从当初农村的土墙房变成后来矿区的砖瓦房,再变为今天的县城电梯公寓,这巨大的住宅变化怎能离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怎能离开国家和企业的对矿工家庭长期默默的关怀?!全国像我家这样深受国家和企业恩惠的家庭何止千千万万,我们一定把这份深厚的恩情牢记在心,告知子孙,并努力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民和企业!

    篇六

    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唐家河煤矿的旁边,老宅到矿山只需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是指过去交通不便,山区人靠脚步丈量路程的年代,当然不算远。在抬脚是大道,出门便是车的今天,时间已缩短至十多分钟了,当然更不算远。

    大凡说一座煤矿的变化,理应把目光投放到井下。殊不知,井下如一面凸透镜,把一切变化聚焦于矿山人的衣食住行。

    衣。1978年,我刚上小学二年级。我的父母在当年的乡下应该说是很会持家。每到过年前夕,父亲用积攒一年的布票买回几丈、裹成一卷的劳动布回家;
    母亲则连夜裁剪,手工缝制,赶在过年,我们兄弟姊妹都能穿上新衣。过年穿上新衣干什么呢?当然是去赶集。唐家河煤矿离家最近,乡里乡亲就把唐家河煤矿作为赶集的地方。矿上有商店,农贸市场,有卖甘蔗、气球、鞭炮和各种日用品的。在我们眼里,煤矿的四季都是热闹的,更不要说过年了。平常矿工穿的是劳动布衣裳,过年很多人穿的仍是蓝色劳动布新衣,和我们穿的一样。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的衣服有三个荷包,而我们只有下摆左右各一个,左胸前没有。我们穿行在矿工中间,俨然一个个小矿工,亲近自然,还有一种自豪感。后来,矿工只有上班才穿劳动布工装,下班时段,则是穿戴得五颜六色。今天各家的衣橱挂得满满的,甚至出现衣服“泛滥”的情况,却还是觉得没有衣服穿,原来是潮流和时尚变化太快,目不暇接,怕别人笑话穿得落伍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食。那时,我们经常吃酸菜稀饭、红薯稀饭、南瓜干饭,总之,米少瓜菜多。走近煤矿一看,矿工就着腌菜或泡萝卜,端着粗瓷大碗和我们吃的没有两样。不过听他们说,在家里吃饭是应对应对,上班有班中餐,班中餐有肉,油荤重。乡民是看不见他们的班中餐,因为班中餐在他们上班的井下吃,他们总是很忙,天天赶着上班倒是真的。1989年,我走进唐家河煤矿当了一名地质测量工人。每天下井都有一份米饭搭回锅肉的班中餐,量足质优。第二年,粮食供求逐渐走向市场,粮票显得可有可无。也就是在不经意间,衣兜里的粮票变成张张废纸,随风飘去,矿区饭店酒馆却如雨后春笋,随时可以下馆子。吃,变得丰富多彩。今天,早餐喝牛奶,吃面包鸡蛋,中午和晚餐,进食更多蔬菜,猪肉渐渐淡出餐桌。吃,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我们更多追求的是健康、绿色、营养,或者说我们正在演绎一门饮食艺术,一种饮食文化。

    住。我走进唐家河煤矿当工人的那些年,正是煤矿“农转非”的高峰时段。突然涌进煤矿的人口急剧增加,住房显得异常紧张。单身工人,五六人住一间寝室,有家有孩的两家人合住一间屋,中间用布帘或蔑席隔开是常事,厨房只能两家共用了。矿上还有几户人家,干脆在几块大砾岩下挂起风筒布,以天然的石床、石凳、石椅当做自己的家。全矿略微像样的房子是一幢三楼一底的办公楼房。近十年来,煤矿人分享改革带来的红利,入住采煤沉陷治理房、棚户区改造房,生产和住宿实现分离,住在城里,搭车回矿区上班,形成一道飘逸迁徙的亮丽风景线。

    行。刚到煤矿参加工作时,只有两辆通勤车一天一次往返在矿与火车站、矿与县城之间颠簸的碎石路面上。由于完成临时交办任务或工作延点,就只能赶“火三轮”了(烧柴油的农用三轮车)。改革开放之初,“火三轮”载客是尝试,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工具,不多,但有它存在的空间和道理。有时,我回家看父母,连“火三轮”也搭不上,只能回到从前,用双脚重新丈量一遍那不远不近的山路。矿区公路几经扩宽修复,碎石路变成硬化水泥路,如今已是柏油路面了。“火三轮”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每隔半小时一趟的公交车或固定线路载客车,招手即停。矿工开私家车上下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便从井口到碛头、工作面也要搭乘人车,现代交通工具无所不在。耍年休或节假日,矿工可以顺利快捷地到达理想的旅游地,吃美食享美景,放飞心灵。

    40年,一座煤矿雨露风霜,非比寻常,而今正迈步在绿色能源、安全高效的大道上。站在矿山大地上仰望,湛蓝如洗的天空,自在游弋的白云,恰似一座煤矿在一段时光里记忆深刻的辉煌。

    篇七

    1978年12月18日—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她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果断的停止使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

    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最终完成了从“两个凡是”到事实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和墨守成规的“计划经济模式”到改革开放的三个转变。

    至今,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她的丰绩伟业不但改变了中国,也影响力世界,外国专家惊呼: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展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革命”。

    我们这一代人,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发声,我们不能沉默!在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打着改革开放的烙印。改革前,棉布紧缺,穿一件的确良的短衫,就算时尚,而现在可以穿上出口意大利和法国带有印花的皮质唐装;
    过去吃的油、粮、肉凭票,吃的水果品种单一,可曾记得“文革”期间,越南送个毛主席的“芒果”、主席送给“石钢”工人,全国人民抬着一个“芒果”模型,在街上游行。而现在,超市进口水果琳琅满目;
    过去住的缺水断电的福利平房,现在住的是水电暖气配套的楼房。两口之间住到107平方足矣;
    旅行更是天壤之别,过去我从佳木斯回山东探亲,只能乘火车,票价27元(当时半月工资)。用34小时还要在沈阳转车才能到济南。而现在孩子在大连想家了,45分钟乘飞机回到潍坊。我们要想孩子,打一个电话,准备号身份证,儿子就在网上办好机票,我们也坐上飞机了!吃穿住行的基础是工资,从上班转正54元到77年第一次调工资70多元,现在养老金已达7000多元,整整涨了100倍。在奎文老干部一次正文中,我写了:“纵比知足横比幸福”文章。

    衣食住行对我来说是一种感性认识,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是在思想对我的触动。1978年春,因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被称为“科学春天”的到来!把过去改造的对象或与资产阶级划等号的知识分子竟变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一个出身于富农家庭的人来讲,我是政治上最大的解放。从1957年要求入党,若算上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共去过六个单位,组织做过四次入党政审,最后告诉一个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我的二舅上吊自杀。直到1981年,我在前进区选为佳木斯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还是无党派人士的名额。等到1983年,正值市教育局局长刘雪丹调到佳木斯教育学院任党委书记,我才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使解放又得到了一次升华,思想解放给了我力量。正如习总书记讲的“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

    从1983年至今,我的生活历程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由于老伴身体原因,经组织联系,调我们二人到山东昌潍师专,我从一名最年长的模范班主任到组织任命为历史系党支部书记干了十年,于1996年工作退休。

    第二个阶段:从退休开始进入我人生第二个春天。我以“退休不褪色”的理念,去诠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初心。立志要当好一名老年志愿者,早在2005年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在“党性分析材料中”,我就向组织做出了承诺:“近70忆党性,22年去匆匆,喜逢“保鲜”温誓词,26载追求梦!洁身自好保晚节,10年离岗步不停,信念第一永不忘,先锋作用看行动,执政党员去定位,余生力创夕阳红。”深思熟虑的这段话,便成为链接我退休前后行动的座右铭。

    退休后的第一个10年,我在生活小区担任离退休第三支部书记,和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为绿化小区,改造小区修建停车位、处理长期没有解决坚持练xx功的党员,而使我终生难忘的是敢于向当政者说“不”,劝阻学院领导在我小区绿化带盖专家公寓楼的维权行动。退休后的第二个10年,为小区服务的同时,又融入东上虞社区,带领一个团队,组成了功能性的和融党支部。为向“雷锋党支部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狠抓支部党性教育,对党员和积极分子提出“白天是一面旗,晚上是一盏灯,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心中有党做人不对付,践行向党,办事不应付。”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有提出“在社区工作要独当一面,回小区要带动一片”,体现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在发挥对文艺社团引领的同时,我们开创了潍坊学院与东上虞社区的共建活动,把新华小区老年活动室,打造成资源共享的社区东片社区活动站。它得到了省高工委的肯定。第三个10年,正值开展从严治党。“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和十九大召开后各项工作进入新时代,践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落实习总书记“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的号召,以坚定的信仰为旗,以端正的思想为镜,以英模的行为为尺,强化党性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细化为可操作的规范要求。还把党支部的工作延伸到老年大学和社区四季青养老中心,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退休20多年的老年志愿者,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虽然付出了汗水,但也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期间先后获得潍坊离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模范老人光荣称号,带领和融党支部,在奎文区两次荣获:十佳示范党支部称号,并获广文街道2017年先进党支部称号;
    2014年7月29日《山东商报》以“余生力创夕阳红”报道了对我的采访;
    2015年,张大鸣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对我采访,为北京领导科学学会所编写的《求是先锋》采录,全国发行;
    奎文电视台,在2016年《走在前列》栏目,报道了对我的采访。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面向未来。时代楷模王逸平说的好“多数人的生命最多只有3万天,其中除了吃饭、睡觉真正能用来工作的有效时间只有1万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意义的事”。我理解这段话,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

    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富民强国,关键在党!

    相关热词搜索:改革开放 征文 周年 优秀 原创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优秀 优秀2013民兵年度工作总结 优秀3年级作文 优秀ppt作品免费欣赏 优秀qc成果发布视频 优秀一分钟个性自我介绍 优秀三好学生主要事迹 优秀三好学生演讲稿1000字 优秀三好学生表彰决定 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优秀专题党课讲稿:坚定理想信念 优秀个人主要事迹摘要怎么写 优秀个人事迹材料报告 优秀个人代表发言稿 优秀个人先进事迹300字 优秀个人发言材料模板 优秀个人发言稿100字 优秀个人发言稿怎么写 优秀个人工作总结开头 优秀个人总结发言稿 优秀个人支教工作总结 优秀个人案例分析 优秀个人求职简历 优秀个人求职自我介绍怎么写 优秀个人求职自我介绍简短 优秀个人求职自我介绍范文 优秀个人申报材料 优秀个人申报材料学生 优秀个人简介300字求职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4页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word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免费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列表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范例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范文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范文免费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都是word格式 优秀个人简历模板集合 优秀个人简短发言 优秀个人获奖发言稿件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100字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200字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200字学生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50字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一句话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简短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简短学生 优秀个人获奖感言简短精辟 优秀个人表彰发言词 优秀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