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党团工作总结
  • 百花范文网 > 总结范文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菁选8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菁选8篇

    时间:2024-02-28 16:55:11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菁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菁选8篇,供大家参考。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菁选8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

    2、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复习探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匆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重点字词。听写重点词语。强化记忆,识记字词。

    二、合作交流

    1、试答追问

    学习交流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2、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1、交流体会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

    2、交流名言警句。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体会有感情的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

    3、分小组朗读比赛。感情朗读、背诵片段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四、巩固延伸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 叹息 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涔涔 潸潸

    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4、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5、提出疑问。“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究。)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

    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探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5)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此时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光飞逝)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

    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技巧,理解“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拟人)作者用哪些生活细节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洗手、吃饭、默思、遮挽、睡觉、睡醒、叹息等)

    3、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请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感触。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

    课件: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4、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二)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呢?

    1、学生汇报读书感悟。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指导朗读。(读出无奈、感慨)

    3、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这句话有什么妙处?(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4、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游丝样的痕迹”指什么?(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就)

    (2)这一连串的问句写出了什么?(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

    指导朗读。(读出沉稳、坚定)

    讨论: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情感,有何好处?(增强感情,点明主题)

    5、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拓展,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加深感悟。

    2、布置作业。

    (1)认真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3)办一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手抄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匆匆——珍惜时间

    洗手时

    吃饭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默默时

    ……

    教学反思

    1、初读环节,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2、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感情表达方法进行有效交流,重视有效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3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小学资源网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结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二)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4

    设计理念:

    《匆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早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描写了旧时代年轻人觉醒,但又为前途茫茫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空灵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给人以警醒和启迪。要让小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受到一定的启迪,确实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通过“读”这一重要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真情,感悟语言美,让学生在自主获取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去悟出文中道理,感受美文意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恰当运用修辞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激趣。

    1、指导学生看课件、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匆匆”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它是来形容什么?(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2、教师介绍朱自清的简历: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清丽质朴,引人回味,《背影》、《荷塘夜色》等优秀作品已被选编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今天,我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他的一篇精典散文《匆匆》。

    3、启发学生谈一谈听了课文录音和老师的介绍后的感受。

    (通过播放录音,缩短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了解作者谈感受,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提供课文背景信息,也为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冲突打下伏笔;顺势导入课题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体会意境,赏读自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谈谈自读课文后的感受。

    (从课文以“匆匆”为题看出作者是写时间难得而且易失的感受,题目既蕴含有浓烈的情味,又蕴含着生活的趣味。从文章内容看,处处能感受到作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想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些作为。)

    3、找一找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来写。

    A.比喻句形象地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在比喻句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起到对时间稍纵即逝的衬托作用。

    B.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抽象的时间,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让人们体会到时间流逝的轻巧、快捷。

    C.用对比的方法写时间的易失,给人强烈的惋惜感。

    D.许多重叠词的运用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4、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语句或段落反复诵读,并写下感受。

    5、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深入理解,再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达成共识,最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发挥文章本身的魅力,让学生主动获得个性体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自读自悟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出文中的“味道”。)

    三、升华意境,探究分享。

    1、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作为探究学习的重点,启发学生谈一谈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时间逝去的无奈,又是如何进一步写出时光匆匆呢。

    (1)让学生结合要探究的问题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

    ①从生活中的活动(如洗手、吃饭、睡觉)感悟时间逝去是无法阻挡的。

    ②课文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让人具体感受时间的存在。

    ③运用拟人手法使人体会到时间难得而且易失。

    ④通过相关动词(飞溜、闪)体会时间轻巧、快捷。

    (2)如此细致的观察,深遂的思考,朴实的表述,具体写出了时间无声无息,稍纵即逝,先各自轻声读一读这一段,再集体有感情地读读并尝试着背一背。(各自背诵)。

    (3)老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抓住生活中能体现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现象写一段话。

    2、再次领悟“头涔涔、泪潸潸”的含义。

    (通过对时间匆匆流逝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有“头涔涔、泪潸潸”这种感觉,从身边的真人真事,作家笔下的形象,关于时间的格言中深切体会作者内心的焦虑、彷徨。)

    3、让学生朗读结尾句并体会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诵读全文,用一句或一段话说说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

    5、再完整地听听全文朗读,边听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读后回答)

    (由词到内容,再联系内容理解词的深刻含义,两者相辅相成,既降低了理解难度,又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奠定了基础。学习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朗读方式多样化,简朴的语言,读来轻巧婉转,有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引导学生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学生读的过程,是品味语言、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完成一个完整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通过说、写的训练,生成自己新的言语和新的思想,从理解文本走向超越文本。)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及朱自清两位作者的基本情况。

    2.会读、会写、会用“劫、掣、颅”等3个字。会运用“风驰电掣、归宿、渊源、遥相呼应”等词语。

    3.学会“寻找支撑句阅读法”,并据此了解《“今”》文的主要内容及写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学。

    设计情景:通过想象,采用比喻的方法,运用“时间是---- (形象的名词)”的句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时间,并简述理由。

    明确:如:“时间是老人,因为它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人类的文明。”又如“时间是流水,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它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

    注意:这一环节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不过语言表述要求不能降低。这一教学步骤对于调节气氛,启发思维都是很有作用的。

    2.作者简介(对照注释讲解)。

    ①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 “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②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江苏东诲人,其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著称,其中《春》、 《背.影》、《荷塘月色》、《绿》及《匆匆》等都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文。

    3.整体阅读——比较两文的相同点。

    提问“今”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匆匆”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今”就是“现在”,也就是“时间”。“匆匆”描述的对象是“时间”。

    提问:两文写了哪方面的题材?

    明确:时间。

    提问: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今”》和《匆匆》两篇文章都是晓喻人们要珍惜时间。

    本环节小结:比较阅读的一个方面是寻找相同点,因为没有相同点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的话,就失去了比较的基础与意义。

    4.分析《“今”》一文的结构及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1)朗读《“今”》文,思考:文章围绕主题写了哪些内容, (此问题不需要马上作答)

    学生听录音。

    (2)词语教学。

    通过投影或板书,明确下列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劫:jie2(浩劫) 风驰电掣(ch4):像风一样地急驰,像电一样地急闪。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掣,一闪而过。 颅:(lu2) 归宿(su4):人和事物最终的着落。 渊源:比喻事情的根源。

    (3)练习:请给文章换一个题目。要求:用论点为题,并从文中找出理由。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第二课《匆匆》教案。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3、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合作交流

    三、重点交流课文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案《第二课《匆匆》教案》。

    2、师: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3、自由朗读。

    4、师: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5、师: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6、讨论交流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仿照着说句子。

    三、品读感悟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让学生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师引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学生迅速看一看那句能对上这句话。

    3、师: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指名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四、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3、以"日子"为主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7

    学习目标

    一、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二、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三、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三、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朱自清基本资料信息:

    姓名朱自清

    职业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别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戊戌年)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毛泽东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朱自清作品:

    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欧游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22、 《春》 23、 《绿》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匆匆》。

    四、教学过程

    (一)、互相问好

    同学们,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老师向你们问好了!为了纪念我们的第一次接触,我们互相加油好吗?

    “你们是最棒的,你们一定能行!耶!”

    “你们准备怎么给老师加油啊?”

    (二)、检查导入

    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板书:匆匆,朱自清)

    上午,我托你们的老师让大家预习课文,大家预习的怎么样呢?让我们来检查一下好吗?我知道,你一定预习的很好了!(生字检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并出示阅读提示:

    ①、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③、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2、全班第一次交流。

    ①、“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②、四季匆匆、日子匆匆、一天匆匆、人生匆匆。(板书:)

    (四)、再读文章,深层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出示阅读提示。

    ①、作者的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呢?

    ②、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但却是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感觉得到的。你从作者的笔下感受到了吗?

    ③作者在描绘日子匆匆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课文呢?

    2、全班第二次交流,一边分析,一边读课文。

    ①、“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是有限的",人一生只有几个八千多日子,只有几滴水一样短暂,属于你的时间就像一滴水,你现在连一滴水都不够。人的生命在时光的大海里,可以忽略不记,是那样的渺小,想到这里,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

    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是啊,太阳就是一个人,他有脚,你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③、“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八千多日子就想青烟薄雾无影无踪、没有痕迹。主要告诉我们八千多日子没有在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迹。它告诉我们,一生要有所作为。人生短暂,生命有限,岁月无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走这一遭呢?怎样有所作为呢?

    (板书:无奈、惆怅、觉醒)

    (五)、三读课文,能力提升

    1、默读课文,出示第三次阅读提示:

    ①、作者是如何把时间的匆匆写出来的呢?使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呢?

    ②、学了这篇文章你最想说点什么?

    ③、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积累下来。

    2、全班第三次交流。

    ①、排比

    ②、比喻

    ③、拟人

    (六)、教师寄语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我们该留下点什么样的痕迹呢?一个需要用一生思考的问题,人生一去不复返,人生该留下一个怎样的痕迹,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大家,我们共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七)、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学生自由倾诉)

    附:板书

    匆匆(朱自清)

    四季匆匆

    日子匆匆无奈、惆怅、觉醒

    一天匆匆

    人生匆匆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设计 公开课 朱自清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