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调查报告
  • 调研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工作报告
  • 自查报告
  • 百花范文网 > 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篇

    时间:2023-10-30 17:00:11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在一个闷热的中午,小白兔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狐狸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这两个雪糕是等底等高的。这是狐狸要用它的雪糕和小白兔换。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如果狐狸用两个雪糕和小白兔换你觉得公平吗?假如你是小白兔,狐狸有几个雪糕你才肯和它换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1、出示学习提纲

    (1)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通过试验,你发现圆柱的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3)你能根据实验结果说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吗?

    (4)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小组合作学习

    3、回报交流

    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公式:V=1/3Sh

    4、问题解决

    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能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5、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1和例题2

    三、巩固练习

    1、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2、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3、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4、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四、拓展延伸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谈谈收获

    六、作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课题

    圆锥的体积

    科目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课时

    第课时

    学习

    目标

    1. 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方法。

    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案自学

    学案自学

    一、复习(知识链接):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圆锥有什么特征?

    二、自学课本25、26页,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自学25、26页例2:

    1、我们可以把圆锥放进盛水的量杯里,水面升高的(       )的体积就是(       )的体积。

    2、我想:圆柱的底面是(       ),圆锥的底面也是(       ),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1)我先准备好(       )(       )的圆柱、圆锥形容器。

    (2)我把圆柱装满水,再往(       )里倒。正好倒了(      )次。

    (3)我用圆锥装满沙子,再往(       )里倒,需要倒(      )次正好把(     )装满。

    通过实验,我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x(       )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x(       )

    用字母表示是:v圆锥=(   )v圆柱=  1/3(      )

    三、我会根据推导出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自学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想:要求沙堆的体积就是求(         )的体积。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得知道(         )和(         )。所以,我先求出这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积,然后再代入公式(           ),从而求出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

    (1)沙堆底面积:

    (2)沙堆的体积:

    答: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1.每组分发容器,注意容器之间的关系。

    2.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作好实验数据收集。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4.验证:找学生在前面实验(换一组容器)。

    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

    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课我学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评

    1、 填空:

    (1)圆柱的体积是9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____。

    (2)圆锥底面积5.4m2,高21m,体积是____。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cm3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cm3。

    2、判断: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倍。(   )

    (2)圆柱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3、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cm2,高是12 cm。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4、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 m,高是1.1 m。这堆煤的体积是

    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5、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 m2,高是2.5 m。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 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课后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名言

    警名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六(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上半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六(1)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也有十来个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本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饿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演示,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以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注重逻辑教学,让学生多实际操作。

    3、采用少讲多练的方法,以严密的教学逻辑,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讲解,适当拓宽加深,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

    4、认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如何会学,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5、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李昊岩——云惟禄李天铭——孙浩宇姚正宇——詹智凯

    吴坤朴——贺义超王子匀——庄诗慧陈泰悦——黄思红

    6、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www..com(: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二)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其中还安排了“球”和“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二)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 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1人,男生39人,女生22人。经过前面五年半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计算能力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特别是数学应用题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理解能力也有待加强和提高,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另外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二)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1)概念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

    (2)“比例的应用”增加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4)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号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7、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8、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教学难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6、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6、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五、教学进度

    教材共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观察与分析、操作与实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圆锥体积公式。

    教具使用:  课件,等底等高长方形、三角形彩纸,等底等高圆锥、圆柱教具,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师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各一张。

    提问: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提问:旋转长方形,三角形各得到什么图形?

    长方形沿着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圆锥。

    3、观察。旋转后得到的圆柱和圆锥你有什么发现?(等底等高)

    4、猜想。旋转后得到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又有怎样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实验

    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学具、水。

    师:现在我们就要做一个实验,看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动手实验:

    预设方案:①先灌满圆锥,3次倒入圆柱

    ②先灌满圆柱,3次倒入圆锥

    2、生演示汇报

    师板书:圆锥的体积  等于     圆柱体积的

    质疑:

    追问:是否同意上面的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和它等底等高补充板书。

    3、小结操作过程,课件演示。

    4、推导公式。让生说圆锥的体积用字母如何来表示?

    v锥= sh= πr2h

    三、实际应用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生板书。

    强调:19×12 是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再乘

    ×19×12=73(立方厘米)

    (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生板书

    ×(4÷2)2×3.14×1.5=6.28(立方米)

    6.28×750=4710(千克)

    3、填空

    ⑴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⑵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⑶一个圆锥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1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4、判断:

    ⑴圆柱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⑵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  )

    ⑶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四、拓展提高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体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法一:(v柱 -v锥)  (6÷2)2×3.14×15- (6÷2)2×3.14×15=282.6(立方厘米)

    法二:(  v柱)    ×(6÷2)2×3.14×15=282.6(立方厘米)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v锥= sh= πr2h

    ×19×12=73(立方厘米)

    ×(4÷2)2×3.14×1.5=6.28(立方米)

    6.28×750=4710(千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我所带的班级尖子生不多,中等生一般,后五分之一学生却很多,大多是三十分上下的,平时的学习都是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复习阶段会怎么样?这是我最担心的,因此我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五分之一学生的辅导上面,同时兼顾尖子生的培养。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习内容和目标

    (一)数的认识

    1、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1)掌握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数。

    2、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1)知道改写和略写的区别,掌握改写和略写的方法。

    (2)能根据要求熟练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并比较大小。

    3、因数、倍数与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1)理解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的要概念。

    (2)能用多种方法找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4)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化简。

    (二)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记住并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熟练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的运用

    (1)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式与方程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解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常见的量

    1、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时间几个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2、能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五)比和比例

    1、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和化简比。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解比例,掌握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认识所学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所学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棱长和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熟练计算。

    4、体验图形的测量方法。

    (七)图形与变换

    1、理解对称、平移、旋转的含义。

    2、能熟练地判断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

    简单的图案,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方向与位置

    1、根据实际情况,能熟练地确定比例尺,并画出方位示意图。

    2、会根据方向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运用数对知识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九)统计与概率

    1、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能选择合适的函数,恰当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态。

    4、能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率,并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设计游戏方案。

    (十)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比称物体(等量代换)、打电话、植树问题、抽屉原理,鸡兔同笼等,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2、获得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具体提高教学的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

    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

    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

    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

    (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

    (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复习课不同与新授课,复习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毕业考试虽不关其择校、就业,然就考试的重视、重要程度而言是小学生平生第一次经历,所以平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平。

    10、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

    复习日程安排

    5·1——5·31 第一轮复习 , 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从课本76页——115页,复习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及其他

    好查缺补漏的路子,让没学好没学会的学生进一步学好,对个别学生,个别对待,加强个别辅导。

    6.1——6.15 第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强化训练)

    1. 概念

    2. 计算(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或比例、几何图形的计算)

    3. 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应用题 、数学广角。

    配备专题强化训练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能力。

    6.16——6.26 第三轮复习 ,综合训练,加强练兵,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下载1 下载2 下载3 下载4 下载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3、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2)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2、计算并填表

    3、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 :1.(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五、布置作业

    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这堆煤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

    六、板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教师课件展示课本中的4件主题图。

    2、 提问:

    (1)这些设施的费用是从哪儿来的?(政府投资的,国家出钱建设的。)

    (2)国家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国家的起源主要来自于税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 新知探究

    (一)纳税的意义和项目。

    1、学生自学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讨论(课件出示):

    (1)什么是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国家的哪些事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你对纳税人有什么看法?

    (5)税收有几类?

    (6)什么叫应纳税额?

    (7)什么叫税率?

    2、汇报:

    (1)纳税是根据国际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际家。

    (2)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3)公路的建设、医院、学校、国防科技等都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5)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几类。

    (6)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7)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二)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

    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小组内讲评。

    30×5% = 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为1.5万元。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培养纳税意识、从我做起”我没应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1、从生活情境中来,到生活中去。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展示了四副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税收的来源。在总结课堂时又把学生引入生活,做的学以致用。

    2、先学后教,当堂测评。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并解决问题。测评使教师掌握教学实况。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1

    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可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税收的用途,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分析、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税种,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教学中,在完成各种应纳税额的习题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纳税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家乡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1)看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用于改造家乡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了解财政部门拨的款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2、导入新课。

    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税收的重大用途,并对学习纳税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初步认识、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1、仔细阅读教材10页的内容,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2、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关内容)

    (1)什么是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什么人需要纳税?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税收有什么意义?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在学生理解税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税收的重要性。

    (4)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5)什么叫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6)什么叫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3、初步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倍。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相当于圆锥的()倍。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

    1.练习十二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3

    六年级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圆锥体和圆柱体的联系和区别,引出圆锥体的特征,进而分散了难点。在讲授体积公式时,我设计的实验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可以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动手制作圆锥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自主探究圆锥体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了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境,把教师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节课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感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操作,有独立的思考,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像,使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实际应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次备课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下册 下册6年级美术教案 下册试题 六年级 六年级100应用题及答案 六年级100道图形题 六年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六年级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六年级2020年期末试卷 六年级2021年的真实考卷 六年级2022年新学期演讲稿 六年级2单元 六年级2班德育工作总结 六年级2班班级管理案例 六年级500字 六年级pep英语课后反思 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六年级《草原》 六年级一学期的自我总结怎么写 六年级三班挑战书 六年级上下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4花之歌 六年级上册5 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穷人续写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作文500字多彩的活动 六年级上册作文5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作文500字笔尖流出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作文500字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册作文500字第二单元 六年级上册作文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 六年级上册作文计划 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数学全优备考卷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书答案 六年级上册口算分数乘法 六年级上册圆数学试卷答案 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案 六年级上册工程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及教案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六年级上册扇形ppt 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