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文大全 个人文档 实用范文 讲话致辞 实用工具 心得体会 哲学范文 总结范文 范文大全 报告 合同 文书 信函 实用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
  • 三个代表
  • 百花范文网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 > 2023年度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12篇

    2023年度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12篇

    时间:2024-01-17 09:55:05来源:百花范文网本文已影响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二次函数在现实模型的刻画的意义,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而列出相应的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12篇,供大家参考。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12篇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1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二次函数在现实模型的刻画的意义,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而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2.拓展目标:能在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求因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以及运用二次函数的概念的深入理解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乐趣;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二次函数,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2.难点: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何通过题目信息列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以及确定因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

    三、 复习旧知

    1.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谁能说出它们的分别的形式是什么吗?(让学生举手回答)

    2. 老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形式为y=kx+b。其中当k≠0,b=0时为一种特殊形式y=kx,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k≠0) x

    (让学生进入数学课堂的氛围,从复习的形式带入函数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欲望。)

    四、 新课引入

    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以下的情形,我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1. PPT展示:如图所示,这是永州八景之一的愚溪桥,桥身横跨愚溪,面临溪水,桥下冬暖夏冻,常有游船停于桥下避晒纳凉,已知主桥为抛物线型,在正常的水位下测得主桥宽24m,最高离水面8m,以水平AB为x轴,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求出次抛物线的表达式。

    2. 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你们知道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抛物线式什么曲线吗?你能计算出最高点的位置吗?

    3. 已知圆的半径为r,求圆的面积的表达式?

    同学们能建立适应题目的坐标系,并列出函数表达式吗?

    同学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避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学们自己的演算本上依次列出关系式。y=πr2,y=2x2+3x+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关系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些函数关系式的共同点。

    总结:1.函数都是由自变量的二次式表示的;

    2.都是由y=ax2+bx+c(a≠0)的形式

    五、 板书

    形式y=ax2+bx+c(a,b,c均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为二次函数 ????2叫做二次项

    其中 ??为一次函数 ????叫做一次项最高点叫做定点,在坐标轴上可找出定点坐标

    ??为常数?叫做常数项

    观察函数的表达式,应当注意的知识点为:

    1.最高次数必须为2;2.a≠0; 3.轴对称图形。

    六、 课堂演练(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例1、判断哪些是二次函数?

    ① y=y=x(2-x)③(x-4)-16 ??22

    (让学生识别二次函数,强化二次函数的概念)

    2例2、①y=4x2+1 ②y=(x-1)-2x③ y=5x2+4x+3

    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a、b、c?

    (让学生正确判断解析式中的a,b,c)

    例3、已知二次函数有=(m+3)????-9是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m的值?

    2 ???9=2→综上m=3 ??+3≠02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m+3≠0(即a≠0)这个条件

    活动: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进入学习的世界吧! 活动展示两段:所有的男生分成一组,所有的女生分成一组,比赛规则根据二次函

    数的解析式y=3x+4x+2,选一女生说出一个x的取值,如男生回答,时间为两分钟;反过来,由任一个男生说出y的取值,女生回答,看谁说的最多?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希望以后能再接再励。

    (采用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现在我们一起做这道题,好吗?

    2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4x+3

    问题1:当x=1时,y=? 当x=2时,y=?

    问题2:当y=0时,x=? 当y=7时,x=?

    解答:当x=1,y=2;当x=2,y=15

    当y=0,x1=-1,x2=-3;当y=7,x=-2

    2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bx+c(a≠0),其经过三点(0,1),(2,1),

    (3,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如果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呢?

    22.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h)+k,顶点坐标为(2,-1),求二次函数的

    解析式?

    ??=3 16??+4??+??=1

    4??+2??+??=3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h)+k,顶点坐标为(2,1),对称轴为x=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y=2(x-2)+1

    例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2,a=3,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4+2??+??=0 12?2??+??=0

    归纳总结(板书)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21. 一般式:y=ax+bx+c(a≠0)

    22. 顶点式:y=a(x-h)+k(a≠0)其中点(h,k)为顶点,对称轴为x=h

    3. 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轴。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根据不同的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解出更方便。 22

    七、 实战训练

    例: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1.0),(2,0),且a=4,求解析式?

    ①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② 用恰当的解析式

    八、 创设情境

    某种小商品的成本是10元/件,在试销阶段,当产品的售价为x元/件时,日销售

    量为100x件。

    写出用售价x(元/件)表示每日的销售利润y(元)的表达式

    (情境问题是让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近生活)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运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解决最大面积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抛物线的顶点就是二次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因此,可利用顶点坐标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最大利润这个问题中,应用顶点坐标求最大利润,是较难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

    (2)在知识教学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实验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密切相关的学习素材来构建学生学习的内容体系。把握好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易错点:

    ①题意不清,信息处理不当。

    ②选用哪种函数模型解题,判断不清。

    ③忽视取值范围的确定,忽视图象的正确画法。

    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学生要求较高,一般学生不易达到。

    (二)、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①反复读题,理解清楚题意,对模糊的信息要反复比较。

    ②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强对几何关系的探求,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③注意实际问题对自变量 取值范围的影响,进而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④注意检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因此我由课本的一个问题转化为两个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创设情境,层层设问,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解决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总结归纳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的一般规律,学会运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研究和理解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影响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探究出解决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寻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和规律。

    教学难点:含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求法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的正确运用。

    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代班级的学生是高一新生, 他们在初中已学过二次函数的简单性质与图像,知道二次函数在 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在前几节课又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单调性与最值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本节课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实际,我将本节课设计为数学探究课,在探究的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几何画板中的动态演示,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再认识”,探究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同时为了配合多媒体的教学,准备了学案让学生配套使用。先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再在课堂上详细的探究,课后在学案上有相应的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 图像:

    2. 定义域:

    3. 单调性:

    4. 最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探究1:定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函数f(x)=x2-2x-3的最值:

    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

    规律总结: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确定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

    1,让学生讨论探究定函数在定区间上最值的求解方法,并通过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图像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含参二次函数最值求解问题 )

    探究2: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求函数f(x)=x2-2tx-3, t∈R在x∈[-2,2]上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2,让学生讨论探究动轴定区间上最小值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动态演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求函数f(x)=x2-2tx-3在x∈[-2,2] ,t∈R上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动轴定区间上最大值的求解方法,同时归纳出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求解的一般规律。

    规律总结:移动对称轴,比较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图像进行进行分类讨论,

    注意做到“不重不漏”。

    探究3: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

    求函数f(x)=x2-2x-3在x∈[t,t+2],t∈R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3的求解方法,使学生体会运动的相对性,从而类比探究2的过程与方法可以制定出解决问题3的方法。

    变式训练:求函数f(x)=-x2+2x-3在x∈[t,t+2], t∈R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定轴动区间上最大值的求解方法,同时归纳出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求解的一般规律。

    规律总结:移动区间,比较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图像进行分类讨论,注意做到“不重不漏”。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研究了二次函数的三类最值问题:

    (1) 定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2) 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3) 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

    核心思想是判断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 应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求出最值。

    【设计意图】

    归纳总结二次函数问题在闭区间上最值的一般解法和规律,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建构。

    (五)结束语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六)课后作业

    1.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1.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二次函数f(x)=x2+4x-6的最值。

    2. 求函数f(x)=x2+2tx+2,t∈R在x∈[-5,5]上的最值。

    3. 求函数f(x)=x2-2x+2在x∈[t,t+1], t∈R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

    学生应用探究所得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的求解方法与规律。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建模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写出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与R的关系式

    答:S=πR2. ①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 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答:二次函数。

    这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由于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

    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题目用了一些人性化的词语,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由前面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次函数我们也会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这里指出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旨在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并将此方法形成技能,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123456789

    BC长(m)12

    面积y(m2)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记作§2.8.1A)

    第二张:(记作§2.8.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6

    【基础过关】

    1、用一根长10 的铁丝围成一个矩形,设其中的一边长为 ,矩形的面积为 ,则 与 的函数关系式为 .

    2、张大爷要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另三边用总长为32米的篱笆恰好围成。围成的花圃是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设AB边的长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3、小敏在某次投篮中,球的运动路线是抛物线 的

    一部分(如图),若命中篮圈中心,则他与篮底的距离 是( )

    4、小明的父亲在相距2米的两棵树间拴了一根绳子,给小明做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拴绳子的地方距地面高都是2.5米,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身高1米的小明距较近的那棵树0.5米时,头部刚好接触到绳子,则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为 米。

    5、某商场以每台2500元进口一批彩电,如果每台售价定为2700元,可卖出400台,以100元为一个价格单位,若每台提高一个单位价格,则会少卖出50台。

    ⑴若设每台的定价为 (元)卖出这批彩电获得的利润为 (元),试写出 与 的函数关系式;

    ⑵当定价为多少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6、王强在一次高尔夫球的练习中,在某处击球,其飞行路线满足抛物线 ,

    其中 (m)是球的飞行高度, (m)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结果球离球洞的水平距离还有2m.

    (1)请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2)请求出球飞行的最大水平距离。

    (3)若王强再一次从此处击球,要想让球飞行的最大高度不变且球刚好进洞,则球飞行路线应满足怎样的抛物线,求出其解析式。

    比例线段

    1、相似形:在数学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形

    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 a∶b=b∶c b2=ac

    (2)比例中项:若 的比例中项。

    比例尺 = (做题之前注意先统一单位)

    以上就是初三数学寒假作业之求二次函数的应用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做完作业后可以对书本知识有新的体会,愿您学习愉快。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

    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       3.       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 :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 设计:

    一。   一。   创设情景、建模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写出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与R的关系式

    答:S=πR2.  ①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   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答:二次函数。

    这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   二。   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 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 ;  ;        ;  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题目用了一些人性化的词语,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由前面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次函数我们也会按照定义、图象、性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这里指出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旨在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并将此方法形成技能,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三。   尝试模仿、巩固提高

    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入手展开研究

    1.       1.       尝试:大家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学生分别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       2.       模仿巩固:教师将了解到的各种不同图象用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到底哪一个对呢?下面师生共同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解:一、列表:

    x

    -3

    -2

    -1

    0

    1

    2

    3

    Y=x2

    9

    4

    1

    0

    1

    4

    9

    二、描点、连线: 按照表格,描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按照x(点的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各点连结起来。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

    练习:画出函数   ;  的图象(请两个同学板演)

    X

    -3

    -2

    -1

    0

    1

    2

    3

    Y=0.5X2

    4.5

    2

    0.5

    0

    0.5

    02

    4.5

    Y=-X2

    -9

    -4

    -1

    0

    -1

    -4

    -9

    画好之后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形状得出:二次函数 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这里,教师在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的基础上,示范画图象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学生学会画图象的方法;并及时安排练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感悟抛物线名称的由来。)

    三。   三。   运用新知、变式探究

    画出函数  y=5x2图象

    学生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遇到函数值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x

    -0.5

    -0.4

    -0.3

    -0.2

    -0.1

    0

    0.1

    0.2

    0.3

    0.4

    0.5

    Y=5x2

    1.25

    0.8

    0.45

    0.2

    0.05

    0

    0.05

    0.2

    0.45

    0.8

    1.25

    教师出示已画好的图象让学生观察

    注意:1. 画图象应描7个左右的点,描的点越多图象越准确。

    2. 自变量X的取值应注意关于Y轴对称。

    3. 对于不同的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应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取分数。

    四。   四。   归纳小结、延续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及图象,归纳y=ax2的性质,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改进,互相完善。最终得到如下性质:

    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上,最低点为(0,0);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下,最高点为(0,0)。

    五。   五。   回顾反思、总结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节课的学习畅谈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或几点、或全面,总之是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提高。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新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整个一节课上,基本上是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尝试,不怕困难,一个人完不成,讲不透,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补充,直到完成整个例题。这样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之间常会因为某个观点的不同而争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察言观色,适时地对某些观点作出判断,或与学生一同讨论。)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8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表达式y=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义;(2)熟练掌握由 的图象得到函数 的图象的方法;(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 各种性质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7第4,5,6题。

    板书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9

    课题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

    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2)y=4/x;(3)y=2x-5;(4)y=x2 - 2。

    2.什么是一无二次方程?

    3.怎样用找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新课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2,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2;

    (2)函数析式是S=30L—L2;

    (3)函数解析式是y=50(1+x)2,即

    y=50x2+100x+50。

    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

    (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按照描点法分三步画图:

    (1)列表 ∵ x可取任意实数,∴ 以0为中心选取x值,以1为间距取值,且取整数值,便于计算,又x取相反数时,相应的y值相同;

    (2)描点 按照表中所列出的函数对应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7个点;

    (3)边线 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得所求y=x2的图象。

    注意两点:

    (1)由于我们只描出了7个点,但自矿业量取值范围是实数,故我们只画出了实际图象的一部分,即画出了在原点附近、自变量在-3到3这个区间的一部分。而图象在x>3或x3或x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墙长18)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 y=x(20-2x)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看书第二页 问题一、二

    2、观察 概括

    y=6x2 d= n /2 (n-3) y= 20 (1-x)2

    以上 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含有二次项)

    3、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

    4、课堂练习

    (1) (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 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六、作业:课本第14页 习题1.2

    七、板书

    第二课时:26.1 二次函数(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教学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1、 例1、画二次函数y=2x2 与y=2x2的图象。(有学生自己完成)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2)描点 (3)连线

    x … -3 -2 -1 0 1 2 3 …

    y … 9 4 1 0 1 4 9 …

    找一名学生板演画图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2、归纳: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顶点坐标(0,0)

    3、运用新知

    (1).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课件出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

    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当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当X=______时,函数值y=ax2 (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

    三、总结: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0,0)。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P 练习1、2、3、4。

    五、作业: 1.画出函数y=1/2x2的图象?

    2.写出函数y=ax2具有哪些性质?

    第三课时:二次函数(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正确作出函数y=ax2+b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2+b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及它与函数y=ax2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函数y=ax2+b与函数y=ax2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抛物线y=ax2+b与抛物线y=ax2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

    2.猜想二次函数y=2x2+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否相同?

    二、学习新知

    1、问题1:画出函数y=2x2和函数y=2x2+1的图象,并加以比较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1的图象吗?

    同学试一试,教师点评。

    问题3: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既y)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说出函数y=2x2+1与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顶点坐标,函数y=2x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0),而函数y=2x2+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1)。

    师:你能由函数y=2x2的性质,得到函数y=2x2+1的一些性质吗?

    小组相互说说(一人记录,其余组员补充)

    2、小组汇报:分组讨论这个函数的性质并归纳: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3、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2与函数y=2x2的图象,再作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具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函数y=ax2+k具有哪些性质?

    四、作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1)y=-2x2与y=-2x2-2;的图像

    五:板书

    第四课时26.1  二次函数(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其性质,理解二次函数

    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重点:会用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理解其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y=-12x2,y=-12x2-1的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探究新知:学生画出二次函数y=2(x-1)2和y=2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分组讨论,交流合作

    2.、学生汇报:函数y=2(x-1)2与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函数y=2(x一1)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函数y=2x2的图象怎样平移得到的。

    师:由函数y=2x2的性质总结函数y=2(x-1)2的性质

    3.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当x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值y=______。

    4、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1)2与函数y=2x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

    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归纳:在y=2(x+1)2中,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一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0。

    4、课堂练习: P11练习1、2、3。

    三、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1.P19习题26.2 1(2)。

    五、板书

    第五课时26.1  二次函数(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会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函数y=a(x-h)2+k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

    重点:,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以及图象与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y=a(x-h)2+k的性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函数y=2x2+1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2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2.函数y=2(x-1)2+1图象与函数y=2(x-1)2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这就是本节要学习得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画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1)2与y=2x2 y=2(x-1)2+1的图象,看看它们之间有何的关系? 在学生画函数图象时,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例3:你能发现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

    函数y=2(x-1)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1)2的图象向上平称1个单位得到的,也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2:出示4 (P10)

    3、课堂练习:不画图像说说函数y=2(x-1)2-2与y=2(x-1)2的异同点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存在什么困惑?

    2.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四、作业:

    1.巳知函数y=-12x2、y=-12x2-1和y=-12(x+1)2-1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个函数的图象;

    (2)分别说出这三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y=-12x2得到抛物线y=-12x2-1和抛物线y=12(x+1)2-1;

    思考:函数y=2(x-1)2+k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五、板书:

    第六课时26.1  二次函数(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

    2.使学生掌握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重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以及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x=-b2a、(-b2a,4ac-b24a)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函数y=-4(x-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具有哪些性质?

    2.函数y=-4(x-2)2+1图象与函数y=-4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1/2x2-6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

    二、学习新知

    1、 思考: 像函数 y=-4(x-2)2+1很容易说出图像的顶点坐标,函数y=-1/2x2-6x+21能画成y=a(x-h)2+k 这样的形式吗?

    2、 师生合作探索: y=-1/2x2-6x+21 变成 y=a(x-h)2+k的`过程

    3、做一做

    (1). 通过配方变形,说出函数y=-2x2+8x-8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个函数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

    在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总结配方的方法;思考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有什么关系?这个值与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有什么关系?

    以上讲的,都是给出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来研究它的图象与性质。那么,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如何确定它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你能把结果写出来吗?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y=ax2+bx+c(配方变形的过程略)

    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2)、 P12练习第1、2、3、4题

    4、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自学看书12页)

    5、练一练 P13练习第1、2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填空:

    (1)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

    (2)抛物线y=2x2-2x-52的开口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3)二次函数y=ax2+4x+a的最大值是3,则a=_______.

    2.画出函数y=2x2-3x的图象,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3. 通过配方,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3x2+2x; (2)y=-x2-2x

    (3)y=-2x2+8x-8 (4)y=12x2-4x+3

    4.求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该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五:板书

    第七课时26.2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书16页 导入新课

    像书中这样的问题,我们常常会遇到,如拱桥跨度、拱高计算等,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二、探索问题,学习新知

    1、问题1:某公园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竖一根柱子,上面的A处安装一个喷头向外喷水。连喷头在内,柱高为0.8m。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如图(1)所示。

    根据设计图纸已知:如图(2)中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x2+2x+45。

    (1)喷出的水流距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如果不计其他的因素,那么水池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使喷出的水流都落在水池内?

    思路如下:

    (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出问题(1)就是求函数y=-x2+2x+45最大值,问题(2)就是求如图(2)B点的横坐标;

    (2)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一两位同学板演,教师点评。

    2、出示例题:画出函数y=x2-x-34的图象。 如图(4)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分别是(-12,0)和(32,0)。

    让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评。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全班交流,从“形”的方面看,函数y=x2-x-34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x2-x-34=0的解;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x2-x-34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x2-x-34=0的解。更一般地,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3、应用新知

    根据图(4)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y<0?当x取何值时y>0,?

    (当-1232时,y>0)

    y<0 即x2-x-34<0的解集是什么? y>0 即x2-x-34>0的解集是什么?)

    想一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类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讨论、交流:

    (1)从“形”的方面看,二次函数y=ax2+bJ+c在x轴上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在x轴下方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

    (2)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大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小于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c+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

    2.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试说明,元二次方程

    ax2+bx+c=0和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x2+bx+c<0的解的情况。

    四、作业:

    1. 二次函数y=x2-3x-18的图象与x轴有两交点,求两交点间的距离。

    2.已知函数y=x2-x-2。

    (1)先确定其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画出图象

    (2)观察图象确定:x取什么值时,①y=0,②y>0;③y<0。

    五、板书:

    第八课时:26.2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0的解。

    2.让学生体验函数y=x2和y=bx+c的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x2=bx+c的解的探索过程,掌握用函数y=x2和y=bx+c图象交点的方法求方程ax2=bx+c的解。

    3.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用函数图象法求方程的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1.如何运用函数y=ax2+bx+c的图象求方程ax2+bx+c的解?

    2.画出函数y=2x2-3x-2的图象,求方程2x2-3x-2=0的解。

    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讲评。 (解:略)

    二、探索问题 学习新知

    1、问题1:初三(3)班学生在上节课的作业中出现了争论:求方程x2=12x十3的解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将方程化为x2-12x-3=0,画出函数y=x2-12x-3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唯独小刘没有将方程移项,而是分别画出了函数y=x2和y=12x+2的图象,如图(3)所示,认为它们的交点A、B的横坐标-32和2就是原方程的解。

    思考:

    (1). 这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吗? 小刘解法的理由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不同意见,并进行归纳。)

    (2).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一定相交于两点吗?你能否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3)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的交点横坐标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吗?

    (4).如果函数y=x2和y=bx+c图象没有交点,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怎样?

    2、做一做(验证一下问题1的思路是否正确)

    利用图像解下列方程的解,并检验小刘的方法是否合理。

    (1)x2+x-1=0(精确到0.1); (2)2x2-3x-2=0。

    注意:①要把(1)的方程转化为x2=-x+1,画函数y=x2和y=-x+1的图象;

    ②要把(2)的方程转化为x2=32x+1,画函数y=x2和y=32x+1的图象;

    3、运用新知

    已知抛物线y1=2x2-8x+k+8和直线y2=mx+1相交于点P(3,4m)。

    (1)求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式;

    (2)当x取何值时,抛物线与直线相交,并求交点坐标。

    解:(1)因为点P(3,4m)在直线y2=mx+1上,所以有4m=3m+1,解得m=1

    所以y1=x+1,P(3,4)。 因为点P(3,4)在抛物线y1=2x2-8x+k+8上,所以有

    4=18-24+k+8 解得 k=2 所以y1=2x2-8x+10

    (2)依题意,得y=x+1y=2x2-8x+10 解这个方程组,得x1=3y1=4 ,x2=1.5y2=2.5

    所以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3,4),(1.5,2.5)。

    三、小结: 1.如何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求方程韵解?

    2.你能根据方程组:y=x2y=bx+c的解的情况,来判定函数y=x2与y=bx+c图象交点个数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作业:

    1. 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x2+x-6=0;, (2) y=x2+xy=5x-4

    2.填空。

    (1)抛物线y=x2-x-2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2)抛物线y=2x2-5x+3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4.已知抛物线y1=x2+x-k与直线y=-2x+1的交点的纵坐标为3。

    (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

    (2)求抛物线y=x2+x-k与直线y=-2x+1的另一个交点坐标。

    五、板书:

    第九课时26.1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应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 (2)y=-4x2+8x-10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最大?

    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由于L>0,且30-L>O,所以O

    围成的矩形面积S与L的函数关系式是

    S=L(30-L)

    即S=-L2+30L

    (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

    2、引导学生自学P23页例2 质疑 点评

    3、练一练:

    (1)、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OOx)

    即y=-1OOx2+1OOx+200 配方得y=-100(x-12)2+225

    因为x=12时,满足0≤x≤2。 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0.5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4、综合练习:P26 习题第1、2、3题。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1.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24cm。(1)写出矩形面积S与一边长a的函数关系式。(2)当a长多少时,S最大?

    2.填空:

    (1)二次函数y=x2+2x-5取最小值时,自变量x的值是______;

    (2)已知二次函数y=x2-6x+m的最小值为1,那么m的值是______。

    3.如图(1)所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如果用50m长的篱笆围成中间有一道篱笆的养鸡场,没靠墙的篱笆长度为xm。

    (1)要使鸡场的面积最大,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

    (2)如果中间有n(n是大于1的整数)道篱笆隔墙,要使鸡场面积最大,鸡场的长应为多少米?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选做题: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应做成长、宽各为多少时,才能使做成的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

    五、板书

    第十课时26.1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不同的数学模型,应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建造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花形柱子OA。O恰好在水面中心,布置在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且在过OA任意平面上的抛物线如图(5)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6)),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面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x2+52x+3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形柱子OA的高度;

    (2)若不计其他因素,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不至于落在池外?

    (2).如图(7),一位篮球运动员跳起投篮,球沿抛物线y=-15x2+3.5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自学P24页例2(既探究2) 质疑 点评

    出示例3 P25 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去构建数学模型

    重点讲解例3

    2、练一练:

    (1).如图是抛物线拱桥,已知水位在AB位置时,水面宽46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43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5米速度上升,求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到拱桥顶?

    三、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

    一个涵洞成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3)所示,现测得,当水面宽AB=1.6m时,涵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2.4m。这时,离开水面1.5m处,涵洞宽ED是多少?是否会超过1m?

    五、板书

    第十一课时《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1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

    2、 会用描点法画抛物线,能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

    3、 能较熟练地由抛物线y=ax2经过适当平移得到y=a(x-h)2+k的图象。

    重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由图象概括二次函数y=ax2图象的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教学过程:

    一、结合例题,强化练习,梳理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性质。

    例1:已知函数 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求:(1)满足条件的m值;

    (2)m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求出这个最低点。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m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什么?这时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回顾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代表发言分析解题方法,以及涉及的知识点。

    抛物线的增减性要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画出草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观察分析。

    2.强化练习;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其图象开口方向向下,则m=_____,顶点为_____,当x_____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抛物线的画法,平移规律,

    例2:用配方法求出抛物线y=-3x2-6x+8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并画出函数图象,说明通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抛物线y=-3x2。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配方方法,确定抛物线画法的步骤,探索平移的规律。充分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归纳解题方法与思路。

    4.教师归纳点评:

    (1)教师在学生合作讨论基础上强调配方的方法及配方的意义,指出抛物线的一般式与顶点式的互化关系: y=ax2+bx+c————→y=a(x+b2a)2+4ac-b24a

    (2)强调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进行画图,先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利用对称性列表、描点、连线。

    (3)抛物线的平移抓住关键点顶点的移动。

    5.综合应用。

    例3: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x轴上的点A(2,0),且与抛物线y=ax2相交于B、C两点,已知B点坐标为(1,1)。

    (1)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D为抛物线上一点,使得△AOD与△OBC的面积相等,求D点坐标。

    6. 强化练习:

    (1)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抛物线y=x2-2x+1,求:b与c的值。

    (2)通过配方,求抛物线y=12x2-4x+5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再画出图象。

    (3)函数y=ax2(a≠0)与直线y=2x-3交于点A(1,b),求:

    a和b的值

    抛物线y=ax2的顶点和对称轴;

    x取何值时,二次函数y=ax2中的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求抛物线与直线y=-2两交点及抛物线的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

    二、课堂小结

    1.让学生反思本节教学过程,归纳本节课复习过的知识点及应用。

    三、作业:

    填空。

    1.若二次函数y=(m+1)x2+m2-2m-3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______。

    2.函数y=3x2与直线y=kx+3的交点为(2,b),则k=______,b=______。

    3.抛物线y=-13(x-1)2+2可以由抛物线y=-13x2向______方向平移______个单位,再向______方向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4.用配方法把y=-12x2+x-52化为y=a(x-h)2+k的形式为y=_____,其开口方向______,对称轴为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

    第十二课时《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2

    教学目标:

    1、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3、 能较熟练地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函数与圆、三角形、四边形以及方程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

    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特征。

    难点:会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结合例题,强化练习,梳理知识点

    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1),(1,3),(-1,1)三点。

    (2)抛物线顶点P(-1,-8),且过点A(0,-6)。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3,0),(2,-3)两点,并且以x=1为对称轴。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一次函数y=-3/2x+3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且过(1,1),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并把它化为y=a(x-h)2+k的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四个小题应选择什么样的函数解析式?并让学生阐述解题方法。分组完成,点评解题要点。

    教师归纳: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0)

    (2)顶点式:y=a(x-h)2+k (a≠0)

    (3)两根式:y=a(x-x1)(x-x2) (a≠0)

    2、强化练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1,0)和B(2,1),且与y轴交点纵坐标为m。

    (1)若m为定值,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还有异于点A的另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二、综合练习

    1、出示例2:如图,抛物线y=ax2+bx+c过点A(-1,0),且经过直线y=x-3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若点M在第四象限内的抛物线上,且OM⊥BC,垂足为D,求点M的坐标。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

    2、 强化练习;已知二次函数y=2x2-(m+1)x+m-1。

    (1)求证不论m为何值,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并指出m为何值时,只有一个交点。

    (2)当m为何值时,函数图象过原点,并指出此时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

    (3)若函数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三、课堂小结

    同位同学相互说说二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归纳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的实际应用。

    四、作业:

    一、填空。

    1. 如果一条抛物线的形状与y=-13x2+2的形状相同,且顶点坐标是(4,-2),则它的解析式是_____。

    2.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过(3,0),则a+b+c=______。

    二、选择。

    1.如图(1),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a>0,bc>0 B. a<0,bc<0 C. a>O,bc0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函数解析式为( )

    A.y=-x2+2x+3 B. y=x2-2x-3

    C.y=-x2-2x+3 D. y=-x2-2x-3

    3.若二次函数y=ax2+c,当x取x1、x2(x1≠x2)时,函数值相等,则当x取x1+x2时,函数值为( )

    A.a+c B. a-c C.-c D. c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中: ①abc>0,②b=2a;③a+b+c<0,④a-b+c>0,正确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 2个 D.1个

    三、解答题。

    已知抛物线y=x2-(2m-1)x+m2-m-2。

    (1)证明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相同的交点,

    (2)分别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A、B的横坐标xA、xB,以及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yc(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设△ABC的面积为6,且A、B两点在y轴的同侧,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11

    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小球飞行高度问题展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然后进一步举例说明,从而得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最后通过例题介绍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2)。会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从中体会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难点: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问题 如图,以2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关系

    h=20t5t2。

    考虑以下问题

    (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2)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m?为什么?

    (4)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分析:由于球的飞行高度h与飞行时间t的关系是二次函数

    h=20t-5t2。

    所以可以将问题中h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有合乎实际的解,则说明球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问题中h的值:否则,说明球的飞行高度不能达到问题中h的值。

    解:(1)解方程 15=20t5t2。 t24t+3=0。 t1=1,t2=3。

    当球飞行1s和3s时,它的高度为15m。

    (2)解方程 20=20t-5t2。 t2-4t+4=0。 t1=t2=2。

    当球飞行2s时,它的高度为20m。

    (3)解方程 20.5=20t-5t2。 t2-4t+4.1=0。

    因为(-4)2-44.10。所以方程无解。球的飞行高度达不到20.5m。

    (4)解方程 0=20t-5t2。 t2-4t=0。 t1=0,t2=4。

    当球飞行0s和4s时,它的高度为0m,即0s时球从地面飞出。4s时球落回地面。

    由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y=-x2+4x的值为3。求自变量x的值。

    分析 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即x2-4x+3=0) 。反过来,解方程x2-4x+3=0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y=x2-4+3的值为0,求自变量x的值。

    一般地,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深入讨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二)问题的讨论

    二次函数(1)y=x2+x-2;

    (2) y=x2-6x+9;

    (3) y=x2-x+0。

    的图象如图26.2-2所示。

    (1)以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有多少个交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多少?

    (2)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多少?由此,你能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吗?

    先画出以上二次函数的图象,由图像学生展开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以上的问题。

    可以看出:

    (1)抛物线y=x2+x-2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横坐标是-2,1。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x-2=0的根是-2,1。

    (2)抛物线y=x2-6x+9与x轴有一个公共点,这点的横坐标是3。当x=3时,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6x+9=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3)抛物线y=x2-x+1与x轴没有公共点, 由此可知,方程x2-x+1=0没有实数根。

    总结:一般地,如果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相交,那么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0的根。

    (三)归纳

    一般地,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可知,

    (1)如果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0,那么当x=x0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x0就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由于作图或观察可能存在误差,由图象求得的根,一般是近似的。

    (四)例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解:作y=x2-2x-2的图象(如图),它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大约是-0.7,2.7。

    所以方程x2-2x-2=0的实数根为x1-0.7,x22.7。

    七 小结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八 板书设计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抛物线y=ax2+bx+c与方程ax2+bx+c=0的解之间的关系

    例题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篇12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研究的是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是实际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实际意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把二次函数与之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另外,在利用图像法解方程时,图像应画得准确一些,使求得的解更准确,在求解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运用二次函数计其图像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应用意义及数学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和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解决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应用题。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媒体:

    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情景导入:

    师:由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 (a0),你会有什么联想?

    生:老师,我想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

    师:不错,正因为如此,有时我们就将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来解决。

    现在大家来做下面这两道题:(幻灯片显示)

    1、解方程 。

    2、画出二次函数y= 的图像。

    教师找两个学生解答,作为板书。

    Ⅱ。新课讲授

    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共同讨论:

    1、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什么?它与方程 的根有什么关系?

    2、如果方程 (a0)有实数根,那么它的根和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有什么关系?

    生甲:老师,由画出的图像可以看出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1、2;方程的两个根是-1、2,我们发现方程的两个解正好是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生乙:我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方程 (a0)有实数根,那么它的根等于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师:说的很好;

    教师总结:一般地,如果二次函数y= 的图像与x轴相交,那么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0的根。

    师:我们知道方程的两个解正好是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那么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下面问题。

    [学法]:通过实例,体会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求二次函数为0的自变量x的取值,反映在图像上就是求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 。

    (1)观察这个函数的图像(图34-9),一元二次方程 =0的两个根分别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2)①由在0至1范围内的x值所对应的y值(见下表),你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 =0精确到十分位的正根吗?

    x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y -1 -0.89 -0.76 -0.61 -0.44 -0.25 -0.04 -0.19 0.44 0.71 1

    ②由在0.6至0.7范围内的x值所对应的y值(见下表),你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 =0精确到百分位的正根吗?

    x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y -0.040 -0.018 0.004 0.027 0.050 0.073 0.096 0.119 0.142 0.166 0.190

    (3)请仿照上面的方法,求出一元二次方程 =0的另一个精确到十分位的根。

    (4)请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方程 =0,并检验上面求出的近似解。

    第一问很简单,可以请一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一个根在(-2,-1)之间,另一个在(0,1)之间;根据上面我们得出的结论。

    师:回答的很正确;我们知道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图象就能说出方程的两个根。现在我们共同解答第(2)问。

    教师分析:我们知道方程的一个根在(0,1)之间,那么我们观看(0,1)这个区间的图像,y值是随着x值的增大而不断增大的,y值也是从负数过渡到正数,而当y=0时所对应的x值就是方程的根。现在我们要求的是方程的近似解,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答案是什么呢?

    生:通过列表可以看出,在(0.6,0.7)范围内,y值有-0.04至0.19,如果方程精确到十分位的正根,x应该是0.6。

    类似的,我们得出方程精确到百分位的正根是0.62。

    对于第三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教师在下面巡视,观察其中发现的问题。

    最后师生共同利用求根公式,验证求出的近似解。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当二次函数 (a0)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时,根据图像与x轴的交点,就可以确定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近似解,对在这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x的值进行细分,并求出相应得y值,列出表格,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所要求的精确度的近似解。

    Ⅲ。练习

    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3m,面积为6 。求这个矩形的长(精确到十分位)。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1)

    一、导入 总结:

    二、新课讲授 三、练习

    第二课时: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用二次函数的实例?

    生:老师,我见过好多。如周长固定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师:好,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解决:

    活动1:如图34-10,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40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四个相连且面积相等的矩形养兔场。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每个小矩形一边的长为xm,试用x表示小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2、设四个小矩形的总面积为y ,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3、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

    4、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说出y的最大值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解:已知周长为40m,一边长为xm,看图知,另一边长为 m。

    由面积公式得 y= (x )

    化简得 y=

    代入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x=4,y=5。y的最大值为5。

    画函数图像:

    通过图像,我们知道y的最大值为5。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题,我们能总结出几种求y的最值得方法呢?

    生:两种;一种是画函数图像,观察最高(低)点,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另外一种可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最值。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是都理解了,也知道如何求函数的最值。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根据条件建立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在求最大(或最小)值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1)画出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最高(或最低)点,就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2)依照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进而确定它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再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出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师:现在利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2:如图34-11,已知AB=2,C是AB上一点,四边形ACDE和四边形CBFG,都是正方形,设BC=x,

    (1)AC=______;

    (2)设正方形ACDE和四边形CBFG的总面积为S,用x表示S的函数表达式为S=_____.

    (3)总面积S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最大值或最小值是多少?

    (4)总面积S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点C在AB的什么位置?

    教师讲解:二次函数 进行配方为y=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此时当x= 时,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此时当x= 时, 。对于本题来说,自变量x的最值范围受实际条件的制约,应为02。此时y相应的就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了。通过画出图像,可以清楚地看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此时x的取值情况。在作图像时一定要准确认真,同时还要考虑到x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板书)

    解:(1)当BC=x时,AC=2-x(02)。

    (2)S△CDE= ,S△BFG= ,

    因此,S= + =2 -4x+4=2 +2,

    画出函数S= +2(02)的图像,如图34-4-3。

    (3)由图像可知:当x=1时, ;当x=0或x=2时, 。

    (4)当x=1时,C点恰好在AB的中点上。

    当x=0时,C点恰好在B处。

    当x=2时,C点恰好在A处。

    [教法]:在利用函数求极值问题,一定要考虑本题的实际意义,弄明白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画图像时,在自变量允许取得范围内画。

    练习: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是边BC上一点,QPAP,并且交DC与点Q。

    (1)Rt△ABP与Rt△PCQ相似吗?为什么?

    (2)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Rt△ADQ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是多少?

    小结: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可求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极值,求极值时可把 配方为y= 的形式。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2)

    活动1: 总结方法:

    活动2: 练习:

    小结:

    第三课时:

    我们这部分学习的是二次函数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把二次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的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大家观看下面的图片。

    (幻灯片显示交通事故、紧急刹车)

    师:你知道两辆车在行驶时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吗?

    学生思考,讨论。

    师: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这段距离叫做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看下面一个道路交通事故案例:

    甲、乙两车在限速为40km/h的湿滑弯道上相向而行,待望见对方。同时刹车时已经晚了,两车还是相撞了。事后经现场勘查,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是12m,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0m,但小于12m。根据有关资料,在这样的湿滑路面上,甲车的刹车距离S甲(m)与车速x(km/h)之间的关系为S甲=0.1x+0.01x2,乙车的刹车距离S乙(m)与车速x(km/h)之间的关系为S乙= 。

    教师提问:

    1、你知道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吗?甲车是否违章超速?

    2、你知道乙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在什么范围内吗?乙车是否违章超速?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对于二次函数S甲=0.1x+0.01x2:

    (1)当S甲=12时,我们得到一元二次方程0.1x+0.01x2=12。请谈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意义。

    (2)当S甲=11时,不经过计算,你能说明两车相撞的主要责任者是谁吗?

    (3)由乙车的刹车距离比甲车的刹车距离短,就一定能说明事故责任者是甲车吗?为什么?

    生甲:我们能知道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知道甲车的刹车距离,又知道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式,所以车速很容易求出,求得x=30km,小于限速40km/h,故甲车没有违章超速。

    生乙:同样,知道乙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知道乙车的刹车距离的取值范围, m.shubaoc.com 又知道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式,求得x在40km/h与48km/h(不包含40km/h)之间。可见乙车违章超速了。

    同学们,从这个事例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如果二次函数y= (a0)的某一函数值y=M。就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 =M,确定它所对应得x值,这样,就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下面看下面的这道例题:

    当路况良好时,在干燥的路面上,汽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v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v/(km/h) 40 60 80 100 120

    s/m 2 4.2 7.2 11 15.6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每对(v,s)所对应的点,并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2)利用图像验证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是否有如下关系:

    (3)求当s=9m时的车速v。

    学生思考,亲自动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正确答案,教师再进行讲解。

    课上练习:

    某产品的成本是20元/件,在试销阶段,当产品的售价为x元/件时,日销量为(200-x)件。

    (1)写出用售价x(元/件)表示每日的销售利润y(元)的表达式。

    (2)当日销量利润是1500元时,产品的售价是多少?日销量是多少件?

    (3)当售价定为多少时,日销量利润最大?最大日销量利润是多少?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本题的实际意义,弄明白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画图像时,在自变量允许取的范围内画。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3)

    一、案例 二、例题

    分析: 练习:

    总结:

    数学网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设计 函数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获奖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说明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反思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学习资料
    • 语录
    • 生肖
    • 解梦
    • 十二星座

    推荐访问

    二次函数与图形的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全部教案 二次函数公式大全 二次函数典型题目收集 二次函数判别式图像 二次函数图像性质ppt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 二次函数学案 二次函数导学案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性质ppt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反思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获奖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说明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总结初三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总结图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总结表格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二次函数知识点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解极值点偏移 函数 函数和不等式思想在极值点偏移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恒成立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设计八个步骤 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教学设计基础形考1 教学设计开题报告怎么写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5篇 教学设计意图万能模板幼儿园 教学设计意图怎么写 教学设计意图怎么说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案例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